“三餐一床”!福州“小胖墩”狂減5公斤!
2025-03-23 22:10? 羅菊熙?來源:海峽教育報 責任編輯:吳瓊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國家喊你減肥啦! 今年,國家有關部門 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 全國兩會期間 體重管理也成為熱門話題 哪些原因導致孩子肥胖? 怎么做才能有效管理體重? 要避開哪些“雷區”? 3月18日下午,《海峽教育報》記者就家長和孩子們關心的這些問題,采訪了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童專科院區(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陳瑞敏。 陳瑞敏主任醫師 95%的兒童肥胖 是吃出來的! 根據《中國兒童肥胖健康報告與防控策略(2025)》數據顯示,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達19%,大約每5個中小學生中就有1個“小胖墩”,若不采取有效干預,預計2030年這一比例將攀升至28%。 陳瑞敏主任醫師告訴記者,肥胖兒童中,只有5%是病理性肥胖,95%都是吃出來的! 不少家庭中,長輩都秉持著“能吃是福”“長得壯才更健康,不容易生病”等錯誤理念,不停地催促進食。孩子吃得越多,家長越有成就感。 此外,對一些食物的錯誤認知,也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比如骨頭湯,不僅含有脂肪和嘌呤,如果熬煮超過一定的時間,還會產生“鉛”等人體不需要的重金屬元素。 孩子的“圓潤可愛”之下隱藏著哪些健康“炸彈”? 肥胖不僅威脅兒童當前健康,更與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生命早期編程”相關。 陳醫生提醒:“肥胖兒童更易出現自卑、社交焦慮及認知功能下降等狀況,形成‘肥胖—少動—心理退縮’的惡性循環。早期科學干預可有效阻斷危害鏈條,守護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三餐一床保衛胰島
據介紹,近年來,內分泌遺傳代謝科參與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院長傅君芬的一個國家級研究項目,提倡通過“三餐一床,保衛胰島”的方式來預防肥胖:
●三餐:每日只吃三餐,餐間除了喝水不吃其他食物; ●一床:認真睡覺,睡足睡飽; ●保衛胰島:晚飯后到睡前除了喝水不吃其他食物,不增加胰島負擔,讓胰島好好睡覺。 什么時間睡覺合適? 陳瑞敏主任醫師建議,學齡前兒童20時之前,學齡后21時之前。 睡多久合適? 3月18日,全國愛衛辦發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釋義》,指出學齡前兒童每天需要10~13小時睡眠時間,中小學生8~10小時,成年人7至8小時,老年人6至7小時。 2023年7月,內分泌遺傳代謝科開設了“肥胖專病門診”,專病專管,為患者進行個體化評估及干預。 2024年起,科室進一步聯合福州市中小學進行入校體檢篩查,實現“醫校聯動”,構建“篩查—評估—干預—隨訪”全周期管理體系。 為響應國家“體重管理”的號召,下周一(3月24日)上午,科室“體重管理”門診開診,在原先的“肥胖”門診基礎上,增設營養不良治療等,以便更好地為孩子們的健康護航。
男童3個月 減重5公斤 陳瑞敏主任醫師介紹說,之前一位來自福州的家長帶著9歲多的兒子小賀(化名)前來就診。初診時,孩子體重40.2公斤,伴有黑棘皮和脂肪肝。 治療的第一步是轉變家長的觀念,同時想方設法調動孩子的減重意愿。 開始體重管理計劃之前,醫生先評估患兒的身體狀況,針對飲食運動情況,制定個體化健康管理處方。 重點就是要強調“三餐一床,保衛胰島”的核心理念,不額外加餐,記錄加餐的時間及頻次。 經過“飲食+運動+處方”精心治療,醫生團隊三個月后隨訪發現,小賀體重減少了近5公斤,黑棘皮消退明顯,脂肪肝也有所好轉。 “三餐一床”之外,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些家長認為,三餐之外,吃一些沒關系,只要通過運動把熱量消耗掉就可以了。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因為“除非是專業運動員,不然一般人很難達到這個運動量”。 進食的順序和速度,也大有講究。 陳瑞敏主任醫師建議,可以先喝湯湯水水,再吃蔬菜和肉類,最后再吃碳水化合物。 進食的速度不能太快,一般來說,一餐飯吃20~30分鐘較為適宜,“吃得太快,飽食中樞還沒反應過來,容易進食過多”。 圖文無關,AI創作
孩子是否肥胖 家庭自查指南 判斷兒童是否肥胖不能僅看體重數字,還要做到以下這些: 1.算一算:計算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 ÷ 身高2(米2),對比同年齡同性別兒童的BMI標準。 2.量一量:國外有建議,WHtR(腰高比)=0.5作為篩查指標,而設置不同性別的WHtR切點,更利于實際應用。中國兒童數據顯示,當6~15歲男童WHtR>0.48,6~9歲女童WHtR>0.48,10~15歲女性WHtR>0.46時,代謝性疾病的風險增加。 3.看一看:生長曲線中,體重增幅持續高于身高增幅時,要敲響警鐘。 注意:這些簡易方法僅作初步篩查,隱性肥胖、肌肉脂肪比例失衡等問題需專業體成分檢測確診。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