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頭上簪!屏東中學:秀絕活、亮手藝,讓美育開出一路繁花!
2025-03-18 11:14?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吳瓊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春意正濃,一年一度的花朝節如期而至,福州屏東中學莘藍合唱團的學子們,帶著春日的蓬勃朝氣走向舞臺。近日,在福建省第八屆中小學藝術展演上,屏東中學莘藍合唱團帶來一曲《踏莎行》,15名學子淺吟低唱,伴隨舞步變換,將泛舟春游時的悠然自得、暮色歸家時的愜意安然演繹得淋漓盡致,一舉斬獲小合唱中學組一等獎第一名。 古韻新聲 讓非遺“活”起來 舞臺上,少女們身著元青色布裙,烏黑秀發中,三根扁平如劍、雪亮似刃的“銀簪”,配以空心菜花、茉莉花點綴其間,格外吸睛。而這一獨具匠心的妝造,出自莘藍合唱團的師生之手。 莘藍合唱團成立于2021年,由高一、高二藝術特長班的學生組成。去年6月,合唱團正緊鑼密鼓地籌備省賽。如何推陳出新,讓美育實踐實現藝術創新與文化傳承雙向奔赴,是合唱團指導老師孫璐日思夜想的問題。彼時,三條簪妝造首次亮相大眾視野,并以“福州傳統妝束技藝”入選鼓樓區第七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這一消息如春風拂面,為孫璐帶來了創作靈感。 三條簪作為古時福州農村婦女特有的佩飾,蘊含著“為國、為家、為己”的家國情懷,也是閩都文化的生動體現。孫璐不禁思考,能否將福州傳統妝束技藝融入合唱表演,讓沉睡的非遺在舞臺上“活”起來?帶著這一想法,她與屏東中學美術老師張冰迅速投身福州傳統服飾和妝造的舞美設計。 沒有專業的妝造團隊,如何打造原汁原味的福州三條簪妝造?“我們查閱了大量晚清及民國時期的書籍和歷史照片,盡可能還原最正統的三條簪妝造。”孫璐介紹,在袁綬的《閩南竹枝詞》中,她們找到了靈感:“大耳環垂一滴金,四時裙服總元青。蛇頭簪插田螺髻,鄉下妝成別樣形”,寥寥數語,勾勒出清末福州城郊勞動女性的模樣。 基于此,團隊選擇元青色的漢服搭配黑色鑲邊作為服飾,同時,采用田螺髻配合蛇頭簪,輔以空心菜花的小頭飾,整個妝造盡顯福州女子柔中帶剛的獨有氣質。 匠心筑夢 師生巧手簪花 午后的陽光灑進屏東中學的演出排練廳,一排長桌上,鋪滿了錫紙、絲布、針線等幾十種制作材料,15名同學圍坐在張冰四周,目光緊隨其動作。 屏東中學莘藍合唱團15名學子。記者 葉誠 攝 只見張冰拿起一張白紙,在紙上行云流水般地畫出簪的刀狀輪廓,憑借扎實的繪畫功底,勾勒出精致細膩的紋路,手法嫻熟而穩健。隨后,將一片錫紙覆蓋在白紙上,復刻出簪紋,再剪下錫紙,將其裹在刀形卡紙上,用膠水固定。如此,一把精美絕倫的“銀簪”便在她的巧手下誕生。學生們躍躍一試,紛紛動手操作。 “傳統三條簪由銀飾制作而成,我們用錫紙代替銀飾,是為了增強整體造型的視覺沖擊力。”張冰告訴記者,師生團隊大膽創新,將簪的尺寸增大一半,并采用錫紙作材質,強化簪的質感和亮度。“使用現代材料和設計理念對三條簪發飾進行改良,更適合舞臺演出的美學需求。”張冰如是說。 發飾制作材料。記者 葉誠 攝 要進一步展現閩都文化韻味,還需巧思。“我們以茉莉花茶窨制專用的雙瓣茉莉花為原型設計發夾,為了呈現茉莉花的通透感,還用透明絲布自制花瓣。”張冰指著一個鑲嵌4朵茉莉花的發夾說,“發夾制作過程繁瑣,僅一朵花就要經過剪裁、燒制、縫補、制架、粘貼等多重步驟,十分考驗耐心。” 學生們在研究適合舞臺演出的三條簪妝造。記者 葉誠 攝 數月來,孫璐、張冰帶著合唱團的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一邊研究三條簪文化,一邊精心制作配件,從舊照片中的黑白圖像,到舞臺上熠熠生輝的精美妝造,他們一步步讓沉睡的非遺“活”起來。高二(10)班的李林子同學感嘆:“在與同學一起制作三條簪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提高了團隊合作意識,還近距離感受到了傳統技藝和閩都文化的獨特魅力。” 以美育人 開出一路繁花 莘藍合唱團的實踐,是屏東中學探索美育道路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屏東中學堅守“開啟智慧,潤澤生命”的辦學理念,踐行“以美立校,以美育人”的辦學特色,大力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 屏東中學校長鄭其瑞介紹,頂層設計上,學校探索“試點突圍—特色凝練—品牌輻射”發展模式,強化跨學科融合,組織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人才培養上,構建“普及+特長”的雙軌制培養模式,為藝術特長生開設音樂、舞蹈特色班,實施精準培育,同時鼓勵普通學生參與社團,激發美育興趣;課程建設上,學校開發校本特色課程,通過大型公演、跨學科項目化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 屏東中學以美育賦能學生全面發展,讓美育開出一路繁花。 近三年,屏東中學超500人次獲市級以上獎項;茗遠舞團連續三屆在省藝術展演舞臺獲得一等獎;學校在福建省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一舉攬獲六個獎項,其中,莘藍合唱團小合唱的《踏莎行》、打擊樂團的《Gotan》、茗遠舞團的原創作品《天香九窨》斬獲一等獎;去年7月,學校還為“星星的孩子”陸旭舉辦《“音”為愛》原創歌曲主題音樂會,讓美開花,彰顯了教育的大美大愛。 “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美育豐富精神、溫潤心靈作用,廣泛開展普及性強、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積極向上的美育實踐活動,在美育領域深耕,持續創新,為培育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鄭其瑞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