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莆田的她斬獲國際大獎!
2025-03-13 15:39? ?來源:海峽教育報 責任編輯:付麗寧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3月10日晚 2025年度沃爾夫獎揭曉 今年的建筑獎頒發給了中國建筑師徐甜甜 以表彰她 “杰出的設計天賦以及她利用這種天賦 改善中國農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的有效性和創新性” 上一位獲獎的中國人是袁隆平 徐甜甜則是首位獲得沃爾夫藝術類獎項的中國 獲獎者簡介 2025年沃爾夫建筑獎 徐甜甜 中國建筑師 徐甜甜1975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那里可容納100多人的、獨特的層疊庭院和交織的走廊啟發了她對于建筑的熱情。從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后進入哈佛大學設計研究學院攻讀碩士。 2004年,在中國快速城市化的高峰時期,徐甜甜回到家鄉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DnA(設計與建筑)。從那時起,她一直走在農村發展先鋒方法的前沿——這種方法與中國城市擴張的全面統一戰略形成鮮明對比。 她沒有采用大規模改造的套路,而是采用了一種類似于“建筑針灸”的方法,整合當地的材料和建筑技術,優先考慮集體性和公共空間,促進了以融合性和可持續性為基礎的鄉村建筑轉型。 此前,在《福建日報》深讀版刊發的文章《老土樓新“活”法:方圓之間找“方圓”》,聚焦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與北京DNA建筑事務所(由徐甜甜領銜)合作的漳州市域土樓建筑活化利用項目。該項目通過創新設計與保護性開發,結合現代建筑技術如傾斜攝影和激光點云掃描,以及傳統建筑元素如榫卯木結構和夯土墻,不僅保留了土樓的歷史文化價值,還賦予其新的功能。這種新舊交融的設計理念,既降低了碳排放,推動了建筑領域的節能降碳,又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為古老土樓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范例,助力鄉村振興。據悉,2023年該項目所屬的“福建土樓活化利用設計方案”榮獲豪瑞可持續建筑基金會設立的一項國際比賽亞太地區唯一金獎。 在浙江松陽縣,DnA 幫助重新活化了許多小村莊,建造了20多座公共建筑,包括連接兩個村莊的石梅橋、室外竹亭和水利中心,以及紅糖廠、豆腐廠和米酒廠等實用建筑。她的建筑風格非常一致:偏愛木材、磚塊、石材等天然材料,使用得非常謹慎,但效果卻非常好。簡單的細節突出了材料本身,使這些項目(其中許多規模相當大)出奇地寧靜。她的建筑改變了當地鄉村經濟,使生產更加高效,同時也更加高效、優雅。 徐甜甜因其杰出的設計天賦以及她利用這種天賦改善中國農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的有效性和創新性而獲得沃爾夫獎。她的作品可以說是永恒而及時的,為更美好的未來鋪平了道路——一個即將到來的時代。 《福建日報》深讀版刊發的文章 《老土樓新“活”法:方圓之間找“方圓”》 一起來看↓↓↓ 鄉土建筑“煥新”,九龍江畔的“中國解答” 正月初十,記者來到漳州平和縣五寨鄉寨河村,趕上了一場紅火的當代平和窯陶瓷展。 作為古代平和窯的主窯區之一,五寨鄉因克拉克瓷(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海上捕獲“克拉克號”葡萄牙商船,船上裝有大量中國的青花瓷器,歐洲人把該瓷器命名為克拉克瓷,其原產地為漳州平和)而聞名。 展覽的地點位于當地有名的寨河舊樓遺址,這座外圓內方的土樓,見證過克拉克瓷的輝煌,也在時間流逝、風雨侵襲中破敗荒廢。 今天,它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舊樓中心的方形樓心,斑駁墻體靜靜矗立,暗黃的生土中混雜著瓷片,折射出厚重溫暖的光芒;方形、四角抹平的外環樓,部分留著風雨侵襲的裂口,部分加上了新建的懸挑式鋼木結構,屋面采用新瓦、舊瓦相混,呈現出新舊交融之美?;罨蟮目臻g,將成為克拉克瓷的展示館、五寨窯文化的研學館。 此刻,它的模型正在70多公里以外的福建(漳州)土樓活化利用展示館中,迎來一撥撥的參觀者。 和它一起展出的還有6個或方或圓的土樓模型,它們的“真身”散落在漳州南靖、華安、平和三縣的青山綠水間。去年11月底,展示館正式開館,集中展示這7座非世遺土樓的活化利用設計。 一年多前,在距離漳州9300多公里以外的巴黎,“福建土樓 活化利用”專題展覽作為中法建交60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法國國家建筑博物館舉行,這是中國建筑首次在法國國家建筑博物館展出。這7個模型,與展廳窗外不遠處的埃菲爾鐵塔遙遙對望、美美與共。 如何煥新傳統鄉土建筑,為其賦予新的時代價值?這是世界級的課題。 從九龍江畔到塞納河畔,中國民居建筑大師黃漢民帶領下的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團隊,攜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著名青年建筑設計師徐甜甜領銜的北京DNA建筑事務所,用這場傳統建筑的活化之旅,給出了“中國式解答”。 2023年,北京DNA建筑事務所的《福建土樓活化利用》設計方案在意大利威尼斯豪瑞(Holcim)可持續建筑大獎賽中,榮獲亞洲地區唯一金獎。 雙方“牽手”源自2021年,長期深耕鄉土建筑活化利用的徐甜甜回到故鄉福建,與黃漢民一拍即合。 “土樓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建筑及結構之一?!彼f,來到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塔下村,第一次站在數百年歷史的土樓面前,深感震撼——這原本為生存而建的建筑,曾有數百人在此集體居住,共同抵御外敵,建筑制式精簡平均?!罢蚱湓O計極簡、極致功能化,因而極美?!?/p> 她認為,隨著歲月更迭,雖然土樓代表的共同生活、共同勞作、共同御敵的生活形態已逐漸變化,但其文化價值并未減退。 福建土樓應用榫卯木結構、夯土墻等傳統方式建造,極具生態環保性。活化利用現存土樓可以降低碳排放,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在注重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富有啟示意義。她認為,保護土樓這樣的地方文化特色,還能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此時的漳州也格外需要這場“實驗”——漳州不僅擁有多座世遺土樓,還有許多文保土樓及非文保土樓。在“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工作要求下,急需尋找土樓活化利用的思路。 經過前期資料收集整理、現存建筑環境傾斜攝影、建筑內部激光點云掃描等,并多次現場踏勘,聯合團隊共同選取了華安縣沙建鎮的昇平樓、新圩鎮的啟豐樓,南靖縣璞山村的翠美樓、進士樓、詩德樓,平和縣坂仔鎮土樓群的賓陽樓、五寨鄉的寨河舊樓等7座土樓,開啟活化利用的探索。 “傳統民居是對地域、人文、自然積極的回應,具有唯一性,值得珍惜。保護好傳統民居與聚落,才能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價值?!秉S漢民說,希望這個項目能為現存的上千座土樓提供活化利用參考,助力鄉村振興。 “針灸式”微改造,開啟居住新體驗 擁有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懷遠樓、和貴樓等著名土樓的南靖縣,不乏游客。但在景區中,仍有不少土樓留有居民。團隊選擇了梅林鎮璞山村中的翠美樓、進士樓、火燒樓等三座形態不同的土樓,進行活化改造。 進士樓,這座四層的方形土樓規模宏大,外墻及內部結構保存較完整,每層有30間房,目前仍有10多戶人家居住。 中午時分,一樓廚房高壓鍋噗噗作響,蒸汽裊裊,給敞亮的院子添上一絲飯香。 兩年前,這里還如同個大雜院。黃漢民告訴記者:“居民在內院搭蓋廚房、廁所,甚至搭建釀酒作坊,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p> 對于有居民的土樓活化,項目遵循徐甜甜提出的“針灸理論”,采用“微介入”方式,在尊重并延續原有的建筑技術和空間布局、保留歷史痕跡和生活記憶基礎上,提升居民的居住舒適度;同時更新公共功能,讓居民能充分使用這些傳統建筑。 “我們拆除內院違建后,擴大底層環廊,為每戶居民增設敞開式廚房,增加一樓使用面積,消除火災隱患。”黃漢民說,同時各層樓增加了應急照明、報警、疏散指示、管線橋架、消火栓等設施,讓居住更安全舒適。 此外,樓層無人居住的閑置區域,被改造為閱讀室等公共空間,帶來新體驗。 正月里,掛滿紅燈籠的四層圓形土樓——翠美樓格外“出片”,游客絡繹不絕。傳統小吃、米酒、茶歇區……一樓的公共空間業態頗豐。 與進士樓類似,曾經的翠美樓內部空間雜亂無章,屋頂、連廊殘破,多處樓板缺失,梁柱東倒西歪。 “在拆除內庭院的私搭亂建后,我們將一樓外廊拓寬用作廚房,擴大了底層的功能性空間。”黃漢民說,二、三、四層補全了披檐、隔斷,原先無樓板的位置則予以適當保留,形成通高兩層的連通空間。在滿足居住需求的同時,留出樓民休憩閱讀的公共空間。 世代居住在進士樓的簡姓人家,是當地的米酒作坊主。這一代傳人簡清碧正坐在一樓邊賣酒邊泡茶,她開心地說:“活化改造后,我們的生活環境好多了,人氣也旺起來了,產品銷路更好了?!?/p> 探索“土樓+”,期盼未來“維新”之旅 同在璞山村中的“火燒樓”,正對著世遺和貴樓。它原名“詩德樓”,是一座完整的方形土樓,建于清乾隆年間。 在明清時期被幾次燒毀后,它僅存半棟方樓、暗紅色的幾道殘墻,當地人稱為“火墻”。藍天下,紅褐色殘垣斷壁,呈現出強烈的視覺震撼,一群來自江蘇的游客正在墻邊打卡拍照。 正在修繕的“火燒樓”,不久后將被活化成為夯土技藝文化展示體驗空間。“樓頂增加新的觀景平臺,可以遠眺和貴樓,鳥瞰整個村落景觀?!笔〗ㄖO計院有限公司天宇工程設計所的文保設計師劉建軍說。 具有225年歷史的圓形土樓啟豐樓位于華安縣新圩鎮黃棗村,最多時曾有400多名饒氏族人居住于此,啟豐樓見證了“北溪饒氏”的歷史和九龍江航運的滄海桑田。此前它空置了30余年,立面與屋頂部分坍塌,掩藏在荒煙蔓草之中。 去年,啟豐樓基本完成活化施工,已舉辦過水岸集市、美食嘉年華等鄉村旅游節,為畬族山村帶來了別樣活力。 作為“無人”土樓,它如今的面貌更具設計感:部分屋頂修舊如舊,但打開了“天窗”,將自然光引入室內,部分損毀屋頂則保持著廢墟狀態。入口旁已經坍塌的二樓立面,則新建了木結構的觀景平臺。登上平臺,可遠眺群山,也可一覽門前百年樟樹、老鐵路上緩緩駛過的火車。 至于它的未來形態,先鋒書店(輪值)董事長張瑞峰告訴記者,不久的將來,啟豐樓將被打造成“先鋒土樓書店”。 在平和縣坂仔鎮銅溪兩岸,“北斗七星土樓群”點綴在萬畝柚林蕉海之中。其中,曾處于危房狀態、頂層損毀的賓陽樓建于清朝嘉慶年間,如今修繕部分已基本完工,活化利用部分正在施工中?!百e陽書院”的匾額已經掛起,為村民保留歷史記憶,同時成為新的社區中心。 “這些空置多年但周邊仍有密集村莊的土樓,我們通過設計營造,希望實現功能的有機更新、空間的活化利用?!毙焯鹛鹫f,老建筑活化帶來的新氣象,也為鄉村未來發展帶來新的可能。 “在中國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福建土樓的活化,不僅承載集體記憶、凸顯獨特的文化標識,也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探索?!秉S漢民認為,但被列入名錄的46座福建土樓,僅占普查總數的1.3%。 據介紹,福建土樓現存3754座,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6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3座、縣(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58座。目前,絕大部分土樓已經空置,無人居住,面臨快速損毀的風險。 “普查拍攝到的土樓,有的可能在一個月后,甚至一場大風、一場大雨后,就坍塌成一堆黃土了?!笨粗鴫衙赖耐翗侨杭铀傧ВS漢民十分痛心,“按照現有的滅失速度,未來十年內可能只剩下三分之一,1000多座土樓。保護與活化,正與時間賽跑?!?/p> 他說,現在的土樓活化利用還存在諸多現實的難題。比如,土樓的改造利用不能簡單套用城市建設項目的流程,目前尚無夯土建筑的設計規范以及土樓建筑的消防規范,缺乏土樓改建的設計依據,此外,如何引導鄉賢和社會力量參與土樓保護與活化利用等,都急需解決。 延伸閱讀: 沃爾夫獎(Wolf Prize)是由著名工業家、發明家里卡多·沃爾夫(Ricardo Wolf)及其家族成立的沃爾夫基金會于1976年設立的獎項,旨在表彰世界各地的杰出科學家和藝術家在促進人類福祉和改善人類交流方面取得的成就。該獎項分為科學類和藝術類,前者包括醫學、農業、數學、化學和物理;后者包括繪畫和雕塑、音樂和建筑。 每個領域的獲獎者將得到一份證書和10萬美元的獎金。迄今為止,全球已有375名科學家和藝術家獲獎。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