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學院“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實踐隊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2024-07-16 21:53? 黃承金 江宇晨 葉明瀟 林佳欣?來源: 責任編輯:李晨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此次專項實踐依托閩江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暨“走百村(企)”服務學習實踐活動,是閩江學院“七個一百”大學生成長計劃的具體體現。實踐隊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專訪記錄、撰寫報告等形式,深耕延平、建陽區兩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研究,旨在助力鄉村發展振興,為建設宜居鄉村、和美鄉村貢獻青春力量。 雙贏:傳統古厝保護與綠色經濟發展 延平區巨口鄉保存明清古厝102座,土厝600多座,是福建省內古厝資源最為豐富、保存較為完整的地區之一。2018年,延平區將巨口鄉作為試點區域,建立了“古厝生態銀行”機制,大力推動“研學+文旅”“影視+文旅”等模式,打造以“古厝資源”為核心的文旅經濟生態圈,讓深山古厝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推動文化賦能鄉村發展振興。 實踐活動中,成員們深入巨口鄉嶺根村、谷園村、馀慶村等地,了解古厝生態銀行為鄉村發展振興帶來的變化。在古厝生態銀行基地中,隊員們與當地鄉村干部交流座談。基地相關負責人同實踐隊員們就巨口鄉發展現狀、古厝資源利用情況和古厝生態銀行面臨的現實困境展開詳細討論。隊員們就村落特色保留和古厝改造分享看法與見解,對“古厝生態銀行”優化管理成本、提高投資收益等方面提出建議。 交融:傳統工藝技術與當代多元市場 建盞作為宋代八大名瓷之一,以其深厚的歷史傳承和獨特的文化魅力而廣受推崇。實踐隊伍走進建陽區建盞文創園,了解建盞的發展歷程和制作工藝。 為進一步推動建盞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實踐隊員們同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玉鋒先生進行訪談交流。陳玉鋒先生表示:“建窯建盞是自宋朝留存至今的傳統工藝,如何傳承弘揚這種工藝技術,如何讓建盞產品適應現代化多元市場的發展需求,是當代建盞工藝傳承人所需要思考和革新的地方。”為此,實踐隊員們提出“創新設計理念,融合現代審美”“拓寬市場渠道,加強品牌宣傳”“推出聯動產品,賦能文化價值”等一系列建議。同時,針對目前建盞市場魚目混珠的亂象,實踐隊員提出多項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助推建盞行業健康發展。 此次“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了解兩地文化資源和發展現狀,結合自身專業知識,聚焦鄉村文化振興的核心議題,凝心協力、謀決謀策,收獲了經驗與感悟。海峽學院金融學(閩臺合作)專業的邱晨悅同學表示:“巨口鄉的古厝生態銀行發揮古厝資源優勢,打造鄉村旅游品牌,為當地鄉村發展振興提供現實典例和經驗指導。作為金融學專業學生,我意識到推進鄉村振興事業須合理促進資源流轉,實現文化資源、鄉村生態和集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從而打通鄉村致富之路。” 海峽學院工商管理(閩臺合作)專業的江宇晨同學則對建盞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說:“在系統學習建窯建盞的文化底蘊和工藝技術后,我為工匠們匠心獨運的制作技藝和精益求精的執著精神所打動。建盞不僅是簡單的藝術品,更是文化傳承的象征。我希望結合自身專業所學,通過品牌宣傳和產品聯動等方式,挖掘建盞產業的獨特優勢,賦予其背后的商業價值,讓這一文化瑰麗為世人知曉。”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