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行走的思政課”帶來的啟示
2024-05-11 09:1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黃碩思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那年,你14歲/花朵一樣的年齡/喜歡做夢的年齡/你那稚氣的面龐/可否承載起苦難的表情……今年,我也14歲/可我常躺在母親懷里撒嬌/有時也會流淚/那是因為與朋友們鬧別扭/今天,我站在你的墓碑前/心頭一陣陣猛烈的震顫……” 這些節選自《那年,你14歲》的詩句,是寧夏固原弘文中學(原固原二中初中部)一名初中生參加2005年“徒步任山河”活動后寫下的,字里行間的情感令人動容。從1995年開始,每年清明節前夕,寧夏固原都有一群師生擎起鮮紅的旗幟,徒步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園,祭奠長眠于此的300多名烈士。天還沒亮,收拾行囊準備出發。翻山越嶺,途中彼此攙扶,相互鼓勵前行。到達烈士陵園,肅立向烈士默哀,擦拭墓碑、敬獻鮮花。路途漫漫,用汗水書寫青春,用心靈感悟歷史,信仰的力量穿越時空,在青少年心底共振。 54公里的路程,10多個小時的行走,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延續近30年。為什么要徒步往返,又靠什么堅持下來?問題的答案,在“這是對革命先烈的一種尊重”的回答中,也藏在參加活動的一屆屆學子寫下的一篇篇文字里。把課堂從教室搬到戶外,一步步走下去的旅程是“教師”,崎嶇蜿蜒的山道變“教材”,這樣一堂別開生面的“大思政課”,不僅給參與者留下終生難忘的回憶,也啟發人們思考,怎樣讓思政課更加深入人心。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紅色資源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蘊藏著豐富的育人素材和價值。紅色文物可以穿越時空與今人對話。一座座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里,保存珍藏著一段段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一個個震撼心靈的故事。深入挖掘并發揮好紅色資源的鑄魂育人功能,讓革命文物“開口說話”、浸潤人心,增強“大思政課”的感染力,有助于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奮斗豪情。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離不開方式方法的探索創新。“紙上得來終覺淺”,學習書本知識很重要,但理論學習代替不了親身實踐,教師的引導也代替不了學生的思考。不論是固原“行走的思政課”,還是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龍兵開設的“走著上的思政課”,都說明實踐之于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引導青少年去切身體驗、去辯證思考,這樣得來的道理才更加深刻,這樣樹立的信念才更加堅定。把教室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大思政課”才能更好啟智潤心、鑄魂育人。 近30年來,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不少曾經參加“徒步任山河”活動的少年如今又以老師的身份,陪伴自己的學生重走這條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代人影響下一代人,凸顯了優秀思政課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期待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課”源源不斷涌現,更有效引導青少年打好精神底色、夯實人生根基。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