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思政課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近年來學校思政課建設成效顯著
2024-05-11 09:1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黃碩思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年來,全國教育戰線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思政課教學針對性和吸引力不斷提高,匯聚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強大力量。跟小編一起來看報道—— 辦好思政課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近年來學校思政課建設成效顯著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 近年來,全國教育戰線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思政課教學針對性和吸引力不斷提高,匯聚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強大力量。 思政課建設環境全面改善 深入淺出的講授、氣氛活躍的課堂……2024年春季學期,全國200多所高校的100余萬名學生齊聚“云端”,加入到清華大學“形勢與政策”課學習中。 課堂上,多位院士和知名學者聚焦“中國式現代化”與學生展開交流。不少學生表示,“課程內容豐富”“有助于拓展學習的廣度”“這是思政課該有的樣子”。 這是近年來我國全面加強黨對思政課的領導、推動思政課建設環境不斷改善的生動縮影。一段時間以來,在黨中央深切關懷下,學校思政課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建設根基更加牢固。 一方面,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一系列制度文件和規劃方案,全國教育系統把思政課建設作為學校黨建工作考核、辦學質量和學科建設重要評估指標。另一方面,高校普遍成立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黨委書記、校長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 圍繞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思政課課程教材建設不斷取得進展—— 2021年,國家教材委員會印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編寫出版;2022年,高校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2023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統編教材編寫出版。 此外,教育部還全面修訂義務教育、高中、中職課程方案和標準,統一開設“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程,持續編寫修訂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思政課統編教材。 思政課創新活力不斷激發 “豫言豫行”思政直播課、“豫答豫勇”答題挑戰賽……2024年初,河南青少年學子在一堂堂生動的假期思政課中豐富文化素養、厚植家國情懷,度過了一個特殊且充實的寒假。 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近年來,學校思政課建設堅持守正創新,呈現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思政課育人活力得到充分釋放—— 教育部以及各省級層面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推動各學段思政課貫通、協同、聯動,發揮指導、咨詢、示范、培訓等重要作用; 有關部門印發“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方案,設立各級實踐教學基地2500多家,打造“場館里的思政課”; 湖南“我的韶山行”、寧夏固原“百里祭英烈”等“行走的思政課”廣受好評,274萬個大學生創新實踐團隊、1233萬人參加“青年紅色筑夢之旅”…… 形式多樣、內容鮮活的思政課,不斷為學生成長成才打牢思想基礎,廣大青少年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對所肩負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更加自覺。 思政課隊伍面貌煥然一新 2024年3月,思政課教師題材故事片《我要當老師》在中國人民大學首映,此后在全國300多所高校開展點映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觀看影片后,深受鼓舞,感到使命在肩。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這是不斷壯大的教師隊伍——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各學校努力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在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上下足功夫。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綜合師生比總體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整體結構明顯優化。 這是不斷加強的培養培訓—— 近年來,通過思政課集體備課會、骨干教師研修班、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等活動,思政課教師培訓實現常態化、全覆蓋、分眾式;中西部地區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建,著力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業務能力與育人水平。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蓬勃發展,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 這是不斷提升的社會影響—— 近年來,思政課教師隊伍不斷涌現勇挑重擔的領軍教師、嶄露頭角的新銳教師、深受歡迎的網紅教師,以及在脫貧攻堅、抗擊疫情等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教師。這支朝氣蓬勃、樂教善教的隊伍,不斷砥礪前行,努力在守正創新中展現自信自強的時代風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