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微潤教育蘊“三雅”文化
2023-12-12 17:00? 記者:翁文默 通訊員:陳巧燕?來源:海峽教育報 責任編輯:李晨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2023年德化縣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普及賽現場 日前,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承辦了由縣科協、縣教育局聯合主辦的2023年德化縣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普及賽,該校的參賽選手占比44%,獲獎選手占比30%,參與率與獲獎率“雙第一”。“一段時間以來,學校緊緊圍繞文雅立品、儒雅立范、高雅立校‘三雅文化’建設目標,積極探索,運用‘微浸潤、微課程、微分享’微潤教育方式,豐富教學體驗,努力實現全面育人新格局。”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方金輝介紹說。 近年來,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陸續被評為省義務教育教改基地校、福建省美育浸潤行動實驗校、“規范化家長學校實踐活動”省級實踐學校;今年8月,《“三雅”同行 五育并舉 賦能學生全面發展》入選福建省第四批“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微浸潤——讓美育“根植世界瓷都”出彩“山城夢”
剪紙社團的學生在創作作品 “我體驗了一把什么叫紙的復雜,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是博大精神!”在學校的剪紙課堂上,四年4班林筠妍同學興奮的說。“德化作為世界陶瓷之都,在工藝美術方面已具備權威高度,為了推動美學教育與瓷都美譽相匹配,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就地取材,努力培育學生的鄉土情懷,進一步整理瓷都豐厚的美學教材,帶領孩子深度學習瓷文化,聘請賴禮同、曾映雪等國家、省工藝美術大師走進校園,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實踐陶瓷制作,與各非遺傳承人協作在校內做好剪紙、古琴等課程。”蘇桂玲副書記解讀了學校微浸潤舉措的意義,“借力福建省美育浸潤行動實驗校平臺優勢,積極對接高校優質的美育資源,利用名優校+共同體學校聯盟,深化5G+專遞課堂,作好了縣內的美育課程共享。” 今年4月,學校拉丁操在2023年福建省大學生輪滑錦標賽開幕式表演深受好評;5月,《福娃說福》節目獲得第六屆海峽兩岸(泉州)閩南童謠大賽暨首屆閩南話講故事大賽一等獎并在QZTV和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推介展播。 微課程——讓學生“多元發展”擁有“自留地”
學生進行生態環境“微調查” “學校精心組織的屈斗宮德化窯遺址、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微調查’,極大地拓展我們的思維和眼界。”六年2班的曾弘毅同學說道。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遵循“讓教育還原本真,讓孩子回歸本性”的思想,用“微課程”的做法,深入總結獲評福建省義務教育教改基地校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完善修訂《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三雅”融通課程體系》,圍繞“國家基礎課程、素質拓展課程、活動成長課程、校本+精品課程”分別開設了勞動、機器人、綜合實踐等40多門微課程,為學生開辟了“自主選課、自愿參與、自助發展”的“自留地”。 學校常態化開設無人機、機器人、電子拼盤、簡易編程、科技創新等科技子社團活動,聯合德化縣科學技術協會等廣泛開展科普大觀園、科技小制作、無人機展演、機器人大賽、科幻畫評選等活動。2021年以來,學生參加縣級及以上科技類比賽127人獲獎,其中,2022年2月,張悅洋、林偉煌兩位同學獲得第三屆福建省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意編程大賽決賽二等獎;2023年6月,陳俊瑋同學創意編程作品《月球探險記》獲得第二十四屆泉州市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一等獎,省級三等獎。 據了解,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按照“5322”工作思路,即推進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發展,著眼于小學興趣、方法、習慣“三項”培養目標,著力實施“雙品”(文學社、籃球社)和“雙育”(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化家庭教育)“兩雙”工程,夯實學科教學、學生社團、課后服務等,致力擦亮德育品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多元發展、個性發展。 微分享——讓智慧“多點傳輸”匯成“滴水湖”
“閱讀小達人”國旗下進行閱讀“微分享” 每周一,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都會舉行國旗下的“微分享”,以升旗儀式為契機,每周擇優推薦一名“閱讀小達人”到國旗下分享優秀文章與讀書心得,并由校長頒給證書。“我平時就喜歡閱讀,當我得知我要到國旗下分享之后,我很認真的把自己讀書的心得跟同學們分享,我感覺很快樂。”陳瑾涵同學說道。 不僅僅學生需要分享,老師同樣需要進行分享。學校以校本教研為主渠道,設立每周二、周三、周四分別為語文、數學、綜合學科教研日,每次指定1-2位老師就新課標理念下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設計、學生輔導”等方面的做法進行10分鐘的“微分享”,初步建構了語文“精講、多讀、啟悟”和數學“精問、善等、少言”及綜合學科“精辯、多維、實踐”的教學模式。 “學校把‘微分享’工作作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和生長點。”連建財副校長介紹,我們長期聚焦師生素養和有效教學,讓廣大師生的智慧在校園中多點傳輸、廣為輻射,匯聚成減負、優學、提質、增效的育人“滴水湖”。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方金輝校長表示,今后學校將繼續踐行‘三雅’教育為核心,以學生全面發展、生動發展為目標,將品質教育的落腳點放在形成學生未來發展需要的學校課程、育人模式等方面,全力實施‘微潤教育’,推進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