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我省14部門聯合出臺二十條措施,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
2023-12-09 10:19?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黃碩思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圖形編程、虛擬機器人編程等科技類課程出現在小學課后服務活動中;空氣炮彈、神奇的干冰實驗搬上了學校科技節舞臺;3D打印、創意拼等科技活動不僅設有社團,還有自主研發的課程配套教具……科學課程在我省各地中小學校中,已愈來愈受到重視。近日,省教育廳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為我省中小學科學教育帶來更強助力。 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作為一份全面部署福建省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專門文件,《措施》以兼顧拔尖人才重點培育和中小學生群體科學素養普及發展“點、面結合”為雙重目標,遵循系統優化、資源集成和統籌聯動的總體思路,將立足學校主陣地和社會大課堂兩大陣營,積極盤活、系統集成各方科學教育資源,統籌協調相關部門、領域、行業齊抓共管、凝聚合力,打造更加完善立體的福建省中小學科學教育新體系。 在夯實學校科學教育主陣地方面,我省將深化科學課程教學改革,提升科學實驗課程質效,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措施》要求,加強科學教育校內資源建設,資金和項目上優先向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邊遠薄弱縣區和薄弱學校傾斜。推動科學教育實踐活動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引導支持有興趣的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深入系統地開展科學探究與實驗。重點開展省級科學教育特色校建設評選工作,在2024年至2026年期間,我省將遴選100所左右科學教育特色校,給予資金補助等支持。 在拓展科學教育社會大課堂方面,我省將開展“百館千所”免費開放活動,把科技館、博物館、高校及科研院所實驗室等納入科學教育社會課堂“百館千所”陣地集群,形成中小學生科學教育社會資源清單。《措施》提出,提升社會科普場所的科學教育功能,鼓勵各類館所基地開發面向中小學生的公益性精品科普活動。以項目引領科學教育社會大課堂建設,組織實施“科學家進校園行”等重點項目,培育福建特色科普品牌活動。吸納校外科學人才助力校內科學教育,推動中小學校聘任校外專家學者、退休科技工作者等擔任科學副校長和科技輔導員。同時,促進海峽兩岸和國際青少年科學教育交流。 據悉,我省還將深化教育考試評價改革,把學生參加科學教育實踐活動的表現作為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除了持續完善人才選拔培育機制外,我省還將發揮競賽活動引領帶動作用,指導中小學生理性選擇參加“白名單”競賽、引導科技類校外培訓規范發展,鼓勵各地制定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進校園參與課后服務辦法,為學校科學教育提供有益補充。 目前,我省正在建立由教育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機制,同步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鼓勵各地各校探索建立科學類課程教師多元評價和激勵機制,在工作量認定、職稱評審、績效分配方面予以傾斜。此外,我省還將強化專項經費保障和監測指導,為中小學科學教育實施提供有力支撐保障。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