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獲國家級大獎!福建高校優秀賽車隊這樣煉成
2023-11-30 18:01? 林曉婷?來源:海峽教育報 責任編輯:李晨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近日 在2023賽季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 和無人駕駛方程式汽車大賽上 福州大學K-night方程式賽車隊的 無人駕駛電動方程式賽車A20 斬獲 全國唯一黑馬獎! 全國一等獎! 創下歷史最好成績 同時也是我省唯一獲獎的無人賽車 此外 該校電動方程式賽車E24 也成功拿下全國二等獎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Formula Student China,簡稱FSC)是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主辦,全國各高等院校車輛工程或汽車相關專業在校大學生參加的汽車設計、制造、競速的一項賽事。自2010年賽事舉辦以來,已成為全國高校中影響力最大、最專業、技術水平最高的汽車技術展示平臺,是汽車企業最為認可的人才選拔及儲備平臺,被譽為“汽車工程師的搖籃”。 據悉,此次大賽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與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福州大學機械學院K-night方程式賽車隊從全國各大高校108支車隊中脫穎而出,拿下多項大獎。“賽車隊自2012年成立以來,已研制16輛賽車,榮獲35個國家級大獎。”該賽車隊負責人、車輛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林歆悠教授告訴記者。 如此優秀的賽車隊是如何煉成的?有怎樣的動人故事?海峽教育報記者采訪了賽車隊部分學生和指導老師,一起聽聽背后的故事。 披荊斬棘 只為提升與突破 “此次無人駕駛電動方程式賽車A20還獲得‘優秀軟件設計獎’,對我們團隊來說是巨大的鼓勵和認可。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也讓我們對未來的研究工作樹立了更高的信心。”2022級研究生張家銘是研發團隊成員之一,他告訴記者,此次獲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無人駕駛系統的核心算法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突破。 榮譽的背后,是面對挑戰不斷實踐的勇氣和毅力。從最初的概念設計到最終的系統調試,該研發團隊遇到了大大小小不少挑戰。2022級研究生王田鋒說:“最大挑戰是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設計與制造,并且無人賽車的穩定運行需要無人系統與整車執行層精密配合,這不僅要克服技術難題,還要各個子系統開發團隊同學在時間上緊密配合。”為解決這一問題,指導老師召集各組組長研討制定項目匯報制度,規范車隊工作時間,增強了全體隊員參賽的內驅力,也使得整車在預定的時間節點順利完成。 除了團隊通力合作以外,比賽更考驗核心競爭力。2022級研究生林申煬向記者介紹,這次無人駕駛系統的核心算法最大的創新點,體現在自研建圖算法和雙目攝像頭融合算法,極大提升無人系統控制路徑規劃和感知的能力。“賽場如戰場,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比賽期間,合肥下雨,氣溫驟降,對賽車車況、車手操控和隊員心理都帶來挑戰。而正是這個創新點使A20能夠更好地適應賽場環境的變化,從而也取得高速循跡和直線加速全國第三名的歷史突破。” 相比于A20,電動方程式賽車E24則更凸顯賽車手的綜合能力。2021級本科車輛工程專業學生陳儒昊作為賽車手,在賽場上肩負著很大壓力。他說:“各項動態項目的比賽,特別考驗賽車手的心態和隨機應變能力。一念之間的失誤、多踩一腳油門或是微調方向,都有可能影響最終成績。此次獲獎對我們來說并不理想,它是一份肯定,但更是鞭策,未來我們會再接再厲,希望早日登上夢想的領獎臺。” 系統培養 注重創新與實踐 “K-night賽車隊所取得的優異成績是福州大學車輛工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建設成效,也是車輛工程學科在新工科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方面取得成效的重要體現,更是福建省一流本科課程企業綜合實踐的重要成果。”林歆悠教授進一步介紹,賽車隊成立以來,始終秉承“預研發”人才培養理念,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競賽為驅動的創新實踐培養模式。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打破單純的課堂學習,學生在實踐中不僅能增強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更能充分發揮和挖掘自身的創造軟實力。 如今,賽車隊已建設成為機械、電氣、計算機、經管、工設等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參與創新實踐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平臺,培養了一大批具有新時代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同時,賽車隊注重在工程實踐基礎上加強理論研究,近三年累計發表高質量論文30余篇,涵蓋《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Applied Energy》《Energy》及《機械工程學報》等學術期刊,申請發明專利10余項。 “除了創新實踐和理論研究,我們也很關注賽車隊學生的未來發展。目前,賽車隊學生畢業去向可分為兩類,一類繼續升入一流大學深造讀研,另一類則進入汽車相關企業從事核心軟件開發。”林歆悠教授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