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職業技術大學:深入開展社會實踐,讓思政課變得可觀、可感、可行
2023-09-15 18:08? ?來源:泉州職業技術大學 責任編輯:李晨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對于大學生而言,暑假是融入社會“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好時機。2023年暑假,泉州職業技術大學校團委共組建社會實踐團隊40支,他們立足于專業知識,圍繞助力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有效銜接、污染防治攻堅戰等社會熱點,通過社會調研、親身體驗、志愿服務等形式深入基層、了解社會、接受鍛煉、建言獻策,把社會實踐打造成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立足晉江紅色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把“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教育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福建晉江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泉州職業技術大學校團委“青馬工程”實踐隊在晉江內坑、圍頭等地進行調研學習,體會到紅色資源對晉江經濟社會結構轉型的重要作用。
實踐團依托校地共建項目,立足于內坑烽火文化,堅持守正創新,探索與時俱進的傳播方式,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火”起來。作為執行團隊,為當地百姓送去“零距離”文藝大餐,通過民樂演奏、沙畫創作、吉他演唱等豐富多彩的節目表演,充分挖掘學生文藝特長、策劃與執行能力。
實踐團走進美麗圍頭,站在赤山瞭望臺,遠眺金門,海天一線間,金門近在咫尺。“陳爺爺,您在圍頭村生活了那么多年,您覺得村里變化大嗎?”“這個變化可大了,現在啊,我們就是靠海吃海,這邊的海水水質好、鹽分高,養出來的鮑魚啊可好啊,帶動了我們這邊的經濟發展呢。”陳爺爺的話里滿是自豪。據實踐團調查了解,圍頭古村落已有1306年的歷史,這里地理位置特殊,漁村生態景觀獨特,“漁業生產+養殖+休閑+文化”已成為圍頭漁村產業融合的發展模式。 青馬工程實踐團分別走訪了圍頭村,并實地參觀了“八二三”戰地公園、圍頭村紅色教育基地“戰爭與和平展館”。實踐團的同學們了解到,圍頭村努力打造“海峽第一村”,傳承紅色文化,探索漁村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新途徑。
立足于晉江生態資源,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河流垃圾清理工作就是新時尚”。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八方書院“河小禹”專項實踐團成員說道。該實踐團深入社區,走訪晉江自來水廠,走進學校,開展助力河長制愛河護河主題宣講活動,共計10場,共有452名學生參加,發放“He”事找河長宣傳冊600余份。
“河小禹”專項實踐團走進晉江市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在講解員的講解和引導下實踐團成員實地學習了自來水制作的全過程。“自來水需要經過反應、混凝、沉淀、過濾、消毒五步走,最后才能輸送到家家戶戶。”講解員向實踐團成員說道。隨后,實踐團成員還參觀了晉江中測水質檢測公司,與專業檢測設備進行了“零距離”接觸。 實踐歸來話收獲 有收獲,社會實踐才有意義。在社會實踐中,青年學子經過歷練增進了友誼、開闊了視野、提升了能力、增長了知識。“社會實踐像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課。思政課上講的內容在社會實踐中變得可觀、可感、可行。”這是參與社會實踐的青年學子們共同的感受。
“在實踐中,我學會了團隊合作,學會了用心思考,這次社會實踐走新更走心。” 在這一場場豐富的社會實踐中,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實踐團走上田間地頭、走入社區學校、走進群眾生活,每位青年學子把個人成長成才的“小”夢想融入奉獻社會、回報家鄉、服務人民的大情懷,在實踐中提高認識、增長才干、砥礪奮進。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