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開展“非遺凝聚民族智慧,人才引領鄉村振興”社會調研
2023-08-07 16:38? 通訊員 薛嘉敏 傅玲 黃淑文?來源: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責任編輯:黃碩思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薪火相傳,代代傳遞的文化瑰寶,承載著民族的智慧,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為進一步探究泰寧縣歷史,更好的傳承非遺文化。 近日,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暑期“三下鄉”赴三明市泰寧縣助力鄉鎮產業振興實踐隊來到泰寧縣,開展“非遺凝聚民族智慧,人才引領鄉村振興”社會調研,增強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意識,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自信,體現當代青年學子的擔當與使命。 采訪梅林戲傳承人焦俊強老師 陳清珍 攝 梅林戲,發源于清代乾隆年間,是徽劇與當地民間小調、道教音樂和客家文化糅合而成的地方劇種,俗稱土戲、土京戲,是中原文化與閩越古文化結合的藝術標本。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采訪大龍擂茶傳承人李華老師 危沁儀 攝 大龍擂茶,被譽為“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之一。具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擂茶起源于中原,人們將青草藥研磨成“藥飲”,是客家先民在遷徙、生產和生活中形成的飲食習慣,同時也是古代飲茶習俗的延續。 采訪上青豆腐宴負責人鄧裕平老師 鄧鑫如 攝 上青游漿豆腐以色白如玉、細嫩鮮美的口感著稱,有上千年的制作和傳承歷史,是泰寧特色美食,有“游漿豆腐酵百年,一口咬下味百年”的美譽。 采訪魚子燈傳承人涂聲福老師 胡嘉琦 攝 在社會調研期間,實踐隊員先后調研了梅林戲、上青游漿豆腐、大龍擂茶及魚子燈等11項泰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此過程中,實踐隊員切身感悟到各位非遺傳承人的匠心精神,他們傳承的文化是歷史長河都無法抹去的痕跡,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延續。非物質文化的根脈,源遠流長,在新時代薪火相傳下,只有做好非遺傳承工作,才能讓新時代青年們見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神奇與魅力。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