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草席睡在高考考場!陳章良教授深情追憶成長路
2023-07-28 10:43? 記者 李晨曦?來源:海峽教育報 責任編輯:李晨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7月25日,由馬尾區教育局和海峽教育報主辦的“人工智能時代的英才培養”座談會在風景優美的瑯岐島上的福州青鳥北附高級中學舉行。北京大學原副校長陳章良教授出席活動作了精彩的主題演講。陳章良教授是福州福清人,中國著名科學家,生物基因工程專家,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科協副主席。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賈烏德·侯賽因青年科學家獎”。現任北大生命科學院教授。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座談會上,陳章良教授深情追憶了自己的求學和科研經歷。1961年,陳章良出生在福清一個小漁村。家庭條件的困頓讓他9歲時才開始上學,“小時候為了補貼家用,經常和弟弟去撈魚。沒有上過幼兒園,后來在人勸說下才開始讀一年級。”小學的場地是海邊的媽祖廟,有時上課就坐在泥塑的肚子上。入學后的陳章良勤奮刻苦,但對未來毫無概念。升入高中后老師告訴他,考上大學就可以不用只吃紅薯了,有米飯吃。“當時口水都流下來了”,此后陳章良愈發努力,也明白了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道理。 1978年,備戰高考的陳章良收到通知,高考時要帶上草席和被子。陳章良和同學們坐上大卡車,在搖晃的山路上顛簸了數個小時后到達考點。當時天色已晚,班主任讓大家把考場的桌椅挪開就地躺倒。這時陳章良才明白,帶草席是要睡在考場!“第二天醒來,我們把草席被子放在外面,再擺好桌椅參加高考,這段特別的高考經歷讓我畢身難忘。” 當年,陳章良在全校100多名考生中成了惟一的中榜者,被華南熱帶作物學院錄取。寒暑假里他捕魚賺錢買燈油、交學費,夜晚在煤油燈下苦讀。后來,國家通過考試選拔一批優秀學子赴美留學,陳章良脫穎而出考進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就讀于植物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專業。僅用了3年半時間就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87年,26歲的陳章良毅然回國,擔任北京大學副教授,28歲破格晉升教授,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北大最年輕的教授。 1991年,陳章良教授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發的被稱為“青年諾貝爾獎”的“賈烏德·侯賽因青年科學家獎”。 陳章良教授曾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因其平易近人的性格深受學生們喜愛,學生們親切地稱呼他“良哥”。 民族生物工程領軍 回國后,陳章良在北大主持了國家“863計劃”中的多個研究項目,他與同事們一起,在北大建成了蛋白質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1991年11月,年僅30歲的北京大學教授陳章良在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科學家參加的競選中,力冠群雄,榮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發的被稱為青年諾貝爾獎的“賈烏德·侯賽因青年科學家獎”。 以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為主體的生物工程,被認為是21世紀科學技術的核心。陳章良隨后在北大未名湖畔成功創建了中國最大的生物基因工程制藥企業之——北大未名生物集團公司,開始致力于生物技術的產業化實踐,北大“未名”很快便成為擁有17家子公司的集團。 陳章良長期從事生物技術及分子生物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的克隆,以及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獲得抗蟲、抗病的轉基因植物。他和幾位同事一起領導的深圳科興公司生產的治療肝炎和某些癌癥的基因工程干擾素已覆蓋了我國60%的市場。 三個科技創新方向 本次活動由北大青鳥集團承辦,地點在馬尾區瑯岐島上的福州青鳥北附高級中學。這所學校是北大青鳥集團直接組建,是馬尾區重大招商引資的民生項目。通過自身成長經歷,陳章良教授告訴座談會上的校長和師生們,機遇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對于學生而言,高考則是一次重大的機遇。在這個轉折點中,學校要激發學生內在動力,鼓勵任何人成才,讓他們渴望進步。學生則要發揮自身能力,勤奮刻苦,厚積薄發。陳章良教授還通過斯坦福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的辦學歷史和先進辦學經驗,勉勵福州青鳥北附高級中學辦學就要把學校當成自己家,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校長要加強校園各方面管理,為學校引進優質師資,幫助學生成才。” 座談中,陳章良教授還分享了現階段人工智能發展的最新動態。他以華為公司發展、藥物研制、無人駕駛汽車和GTP發展為例,指出目前我國最重要的三個科技創新方向:集成電路芯片、生物醫學和人工智能,并講解了其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他希望青少年學子能把握機遇、立足勤奮,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投身前沿科技,為國家發展建功立業。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