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積極心理 幸福教育”家庭教育公益活動啟動
2023-06-20 21:20? 記者 鄭琳琳?來源:海峽教育報 責任編輯:李晨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建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偉平,寧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怡,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彭凱平,福建省教育廳原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福建省基礎教育研究院院長李迅,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鵬,福建省教育廳思政處處長鄭邦華,寧德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海鳴,寧德市婦聯主席鐘瓊,福州市教育局調研員王衛旗,晉江市婦聯副主席吳秋品,協辦地區和單位有關負責同志,以及來自全省各地的教師和家長代表共同參與本次啟動儀式。活動通過現場直播、線上線下同步開放。 家庭教育公益活動全面啟動 開幕式上,寧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怡致辭。她表示,近年來,寧德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接續奮斗、苦干實干,各級政府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確保教育優先發展,發展素質教育,推進家庭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寧德市將以開放的心態,迎接各方專家,整合各種資源,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寧德教育全面提升。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偉平代表省教育廳對活動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強調了“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體現了我們黨對家庭教育的重視。近年來,我省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省教育廳聯合相關部門制定了《關于指導推進福建省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對家庭教育進行宏觀規劃、組織、管理和教學科研指導。他認為,好的教育是敢于直面問題的教育,也是尊重客觀規律的教育。當前,教師、家長乃至整個社會都對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困惑,還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各方協同的體制機制還尚未健全。在進一步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今天,面對教育的新形勢、家庭教育的新特點,我們既要坐而論道,解育人迷津、求教育真經,更要起而行之,社會、學校、家庭齊動手,把每所學校辦好,把每個孩子教好。 他希望通過清華大學的專業引領,讓家長和社會少一份內卷,多一些從容,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社會和諧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通過線上致辭,他提出健全的人格培養需要積極心理學的指引,積極教育就是應用積極心理學的原理,培養有積極心理素養的學生,讓孩子有終身學習的原動力,能不斷地發揮出自己內在的優勢、美德、品質,從而積極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積極教育的內涵,不只為了學習,最終目的是學生的幸福成長。 吳偉平、陳怡、李迅、張鵬、鄭邦華、郭海鳴、鐘瓊、王衛旗、吳秋品等嘉賓上臺,共同按下福建省“積極心理 幸福教育”家庭教育主題公益活動全面啟動按鈕,揭開本次活動的序幕。 AI時代,未來人才應具備五種能力 6月19日晚,在福建省“積極心理 幸福教育”家庭教育公益活動現場,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博士后張鵬給線上線下一線教師、學生家長做《AI時代的教育期待與家庭教育》主題講座。 “AI來臨勢不可擋,只有正確的使用、駕馭AI這一條路可走”“人與動物、機器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看重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感情。”張鵬金句頻出,用一個個例子告訴老師、學生家長們未來人才應具備的能力。 張主任從未來已來:百年之大變局、未來人才:應具備五種能力、合理期待:均值回歸等方面,闡述“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和家庭教育方法。 講座中,張主任強調教育過程中要認識孩子成長基本規律,遵循規律,理解心理學背后的關系。他以使用人工與使用AI作為例子,對比分析,AI有著低成本、可全天候24小時無節假日工作、不會生病請假等等優勢,AI還能很好地替代部分工種。那么,在這樣的“競爭”下,孩子們未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才有著不同于AI的優勢呢? 張主任表示,要培養孩子五種能力。駕馭AI的能力、共情的能力、想象創新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抵擋合作的力量,把每一個人當作隊友而不是競爭者。還有審美能力,是人類獨特的高級需求,我們追求的美好生活,機器人是無法替代的。” 未來的人才需要具備的五種能力,對于家長而言,要如何培養?張主任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要仔細傾聽孩子講什么,明白孩子的所需所求,從而培養孩子共情能力。作為家長,我們還需要告訴孩子,不管是在中考還是高考中,同學不是競爭對手,是共同進步的伙伴,人類并不是因為競爭能力強而獲勝,恰恰相反,是因為合作能力強,懂分工協作而變得強大。”張主任還提醒在場老師、家長,從今天開始種一棵樹,一棵“美育”之樹,培養孩子對美的欣賞能力。 本次講座,張主任還從“合理期待:均值回歸”的角度,告訴家長們,要學會接受孩子平庸,接受孩子是全社會、是黨和國家的,接受孩子不同。“任何一次生殖遺傳的結果都是向平均水平靠攏,只能遺傳父輩優勢很小的一部分;每個孩子一定有他獨特的天賦和優勢,發現并發揮,不要強加自己和世俗的觀點去雞娃。” 據悉,6月19日至26日,活動將通過線下講座與線上同步直播相結合的形式舉行家庭教育系列講座。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