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學院:曬出“科研成績單” 書寫“校、產、城”融合發展新答卷
2022-11-26 10:49? ?來源:莆田學院 責任編輯:黃碩思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環境與生物專業師生對木蘭溪水質及空氣質量進行檢測 來源:東南網 與莆田市6個縣區(管委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成立莆田市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莆田市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等共建產學研合作科研平臺16個。莆田學院共承擔校外科研項目3200余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1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400多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40項、授權專利1330項。木蘭溪綜合治理研究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媽祖文化研究院、鞋產業、工藝美術、香文化等一批緊扣地方特色產業的研究院應運而生。 這是莆田學院升格本科二十年來呈現的“科研成績單”。 莆田學院成立木蘭溪綜合治理研究院 來源:東南網 入秋后的木蘭溪依然蔥蔥郁郁,沿溪兩岸風光旖旎。 當前,莆田市深入持續做好治水興水的生態大文章,集成實施“千古木蘭溪、百里江山圖、十里風光帶”工程,打造統攬莆田高質量發展、造福人民的生態帶、文化帶、健康帶、產業帶、創新帶。 彼時,莆田學院已多次組織開展專項調研活動。實踐團隊由教授、學生、資深媒體人等組成,共計600余人次,歷時10000余小時,足跡遍布木蘭溪沿岸10余個鄉鎮。 同時,莆田學院迅速整理科研力量,成立了木蘭溪綜合治理研究院,重點圍繞水岸經濟、環境規劃研究、文化遺產、生態保護與城市空間規劃等開展專題研究。 研究成果初顯,現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高質量研究成果16篇,獲得省市科研項目16項。 校地合作 推動文旅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村里的道路變寬了,糧食增收了,公園變美了……短短一年,莆田市涵江區大洋鄉車口村的旅游業、種植業發展已初見成效。而這些變化里,也留下了莆田學院師生共同努力的回憶。 早在2021年6月,莆田學院與莆田市農業農村局簽署了《“高校+村黨支部”鄉村規劃人才合作協議》,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建立起“高校+村黨支部”鄉村規劃人才保障機制,以莆田市70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和88個脫貧鞏固村為重點,由莆田學院選派組建14個隊伍,駐點鄉村一線,助力鄉村振興。 據悉,莆田學院現已成立了鄉村振興研究院,由校內研究人員、地方政府顧問、兄弟高校專家等組成。目前,該研究院已整合各方研究人員組成6個科研團隊,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獲得縱向課題12項,總經費45萬元;橫向課題43項,總經費927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4篇。 傳承媽祖文化 推進兩岸交流 貢獻莆院力量 莆田學院與臺灣明道大學、中臺科技大學等聯辦媽祖文化主題畫展 來源:東南網 200余篇學術論文、147項科研項目、32部學術專著、16篇研究報告……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始終以媽祖文化為橋梁推進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以“大愛”融入學校“五大五培”,大力弘揚媽祖精神。 林孟蓉,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臺灣省籍教授。她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項目《“一帶一路”的視野下臺灣地區媽祖文化與海上經貿關系研究》,踏遍兩岸數千座廟宇,梳理兩岸淵源,傳播同根同源的媽祖文化。 “傳承媽祖文化,推進兩岸交流,我們也想出份力。”來自新聞學、教育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23名學子,成為該校首屆媽祖文化講解員。從2016年開始,該校就開設了媽祖文化傳播人才培養特色班,至今已培養了300名媽祖文化傳承人。 據了解,該特色班旨在培養造就服務媽祖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這在全省乃至全國高校中尚屬首次。 莆院‘智造’ 服務地方經濟,助力產業發展 莆田學院成立華峰產業學院 來源:東南網 海山機械、福建雙馳、三棵樹、恒而達……莆田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正重構產業鏈發展的優勢和未來。而這些行業龍頭企業離不開高端裝備,高端裝備則離不開高端人才。 走進莆田學院鞋服產業研究院,鞋服CAD/CAM實驗室、數控加工實驗室、鞋材無損檢測實驗室……一臺臺設備、一件件儀器整齊排列,實驗室面積約1000平方米,為開展鞋服相關標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莆田學院已主持和參與制訂國家、行業、地方標準8項,與鞋服企業一起制定鞋業國家標準1項。這些,只是莆院“智造”的一個縮影。 共建智能裝備協同創新中心、舉辦“華峰產業班”、開設“創新創業微專業”……莆田學院與華峰華錦有限公司以成立華峰產業學院為契機,深化“產學研用”合作模式,著力培養一批適應經濟產業發展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為莆田產業發展增添新動能。 據統計,莆田學院現有66個校內研究機構、32個省級及以上科研創新平臺,與190多個企業強強聯手,打通產業融合發展的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