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以教育家精神引領輔導員隊伍專業成長共同體建設的創新實踐
2025-04-13 16:23:50? ?來源:福建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張敏 我來說兩句 |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弘揚教育家精神”。福建師范大學將高質量建設好輔導員隊伍作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的有力支撐,堅持以教育家精神高位引領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發展,形成“學習共同體、發展共同體、育人共同體”三位一體輔導員專業成長體系,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專業成長共同體: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政鐵軍’建設的創新實踐”入選教育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 以教育家精神舉旗定向 構建“學習共同體”強基固本 一是學以鑄魂,把準價值坐標。構建“新入職基礎培訓—骨干專項研修—職業化專業化培養”三級培養體系,通過“理論提升季”“輔導員半月談”“學習共讀日”等特色活動,將教育家精神融入輔導員成長全周期。邀請“時代楷模”曲建武等名家名師開設“教育家精神大講堂”,舉辦學生工作干部研修班、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研討會、新入職輔導員培訓班等活動,推動輔導員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校黨委書記潘玉騰與學生工作隊伍調研座談 校長鄭家建在輔導員工作室與師生交流 學校組織開展各類學習培訓活動 二是研以精進,提升核心素養。探索建立“1114”案例研究工作法,即“每周開展1次,由1個工作室承辦,緊扣1個典型案例,圍繞案例性質、解決思路、具體舉措、反思啟示4個模塊”開展研習研討,編撰《學生工作案例匯編》,形成案例解析范式和方法論創新集群。每年設立20項校級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研究課題,鼓勵支持輔導員申報全省、全國課題項目、參加理論研討會、撰寫論文和工作案例,形成工作與研究互融互促的良性循環。輔導員團隊在《思想教育研究》等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其中多篇論文獲國家級榮譽,多個課題獲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項,《與新時代同行——輔導員對話青年學生思政微課百講》入選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庫。 將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教育管理優秀論文匯編成冊三是賽以礪能,鍛造育人標桿。連續11年舉辦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將大賽打造成展示工作技能、提高業務能力、拓展理論視野的實踐平臺。依托學校輔導員協會、輔導員名師工作室、輔導員育人工作室,聯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黨團與班級建設、學生事務管理等9大核心團隊,舉辦“青春引路人”成長論壇,在交流心得、碰撞感悟、磨練技能中不斷內化教育家精神內涵,實現以賽代訓、以賽促學。近年來,3名輔導員獲全國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一等獎(含素質能力提升骨干訓練營“十佳標兵”稱號),2名輔導員獲二等獎。 舉辦“青春引路人”成長論壇系列活動 以教育家精神夯基筑本 打造“發展共同體”蓄勢聚能 一是機制筑基,強化制度保障。將教育家精神作為輔導員職業發展的價值遵循和行動指南,出臺相關文件,建立并落實“黨委領導—部門協同—校院聯動”機制。構建“一心五環”學生工作體系(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思想領航、管理提質、服務增效、文化浸潤、隊伍賦能五環聯動),制定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點的評價標準,形成“制度保障—職業發展—考核激勵”三位一體支撐體系,切實讓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 二是結構優化,凝聚協同合力。創新打造“專職+兼職+專家”多元學生思政工作隊伍結構,選優配強研究生導師和班主任隊伍,選聘知名校友、行業專家擔任校外輔導員,形成育人合力。支持輔導員攻讀思政專業博士學位,為輔導員成長為專家型研究型育人工作者創造條件。構建多階遞進式輔導員能力梯隊,指導引導基層輔導員側重實踐技能錘煉、中層骨干強化科研創新能力、專家型輔導員深耕理論創新。大力踐行“一線工作法”,形成輔導員“四進兩談一聯”的育人特色和傳承機制。 三是成長進階,激活成長動能。將輔導員隊伍作為學校干部重要后備人才,構建“選—育—培—用”全鏈條一體化推進機制,建立校內跟崗鍛煉等優質培養平臺,為輔導員成長提供重要保障和有力牽引。完善以思政育人實效、學生工作業績、輔導員工作室建設成果等為核心指標的多元評價體系,優化“十佳輔導員”“十佳班主任”等榮譽激勵機制。堅持嚴管厚愛,為輔導員配備“成長導師”,形成“老中青”三代輔導員傳幫帶成長共進格局,通過構建覆蓋輔導員職業成長全過程的培養鏈條,打通輔導員發展堵點,不斷優化輔導員職業發展路徑。 校領導常態化深入基層聯系學生 以教育家精神守正創新 培育“育人共同體”提質增效 一是深化數智融合,賦能精準思政。錨定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機理,推動輔導員隊伍將教育家精神轉化為育人實踐。上線“智慧學工一站式平臺”,完善學生多維度畫像和數字檔案,實現學生數據共建共用。研發集“思政隊伍駕駛艙”“輔導員信息大屏”“輔導員個人畫像”等功能于一體的可視化云端思政工作臺,精準展現輔導員成長曲線。強化“數智+思政”引領力,開發“福師印記”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特色輕應用,以數字化實現對青年學生的“啟智潤心”。 依托學校“智慧學工一站式平臺”,研發“思政隊伍駕駛艙”可視化思政數據分析平臺 面向9132名2024屆畢業生定制“福師印記”輕應用 二是加強品牌引領,豐富育人內涵。打造“青馬易戰”“青年微觀”“聽輔導員說”“聽大學生說”等網絡思政特色IP,持續展示一批質量高、評價好、受歡迎的名站名欄名作,相關專欄總閱讀量逾315萬,形成理論供給與文化浸潤的有效融合。堅持深耕“周末晚點名”育人品牌40余年,創新打造“場景化沉浸式”集中教育模式。發揮學生服務聯動協調中心(“小聯”)、易班等網絡平臺集群效應,打造“朋輩領航”育人品牌,其中“馬克思主義經典誦讀”、青年學生理論研讀俱樂部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選送的作品在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中斬獲多項榮譽,獲獎項目數居全省高校前列。 打造“聽輔導員說”網絡思政短視頻專欄 三是堅持文化浸潤,凝聚價值共識。成立全省首個高校輔導員協會,凝練出協會會徽、精神、誓詞,組建輔導員合唱團,創作《與你同行》等輔導員主題歌曲,在福建省最美高校輔導員頒獎典禮、學生畢業典禮等唱響“思政鐵軍”之聲。定期舉辦“輔導員成長工作坊”活動,為轉崗輔導員頒發紀念徽章,有力強化輔導員職業認同感、歸屬感、幸福感。加強典型選樹,培育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1人,教育部“高校網絡教育名師”2人,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2人、入圍獎4人,福建省“最美高校輔導員”2人、提名獎2人,全國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1個、福建省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2個。大力推動輔導員專業化建設與學生全面成長同頻共振、同向同行,持續提升思政引領力,促進優秀學子和先進典型競相涌現。 學校輔導員協會舉辦“一路走來 同行有你”系列沙龍活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