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公里,兩代人!這位福大“支二代”接力書寫閩寧深情!
2025-04-13 13:55:54? ?來源: 責任編輯:陳東旭 我來說兩句 |
她是“支二代” 她是西部計劃志愿者 她是基層工作者 …… 從福建到寧夏 跨越山海 福州大學2022屆校友翁高悅 接過父母的接力棒 繼續書寫閩寧情 “像父母一樣 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翁高悅 福建漳州人 2022年畢業于福州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系 畢業后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 服務于寧夏中寧縣 獲2022-2023年度全國大學生志愿服務 西部計劃優秀志愿者 從“支二代” 到“新一代” 翁高悅的父母是“支一代”。在她上幼兒園時,她的父親曾赴寧夏,在吳忠市紅寺堡中學支教。從父親的口中,她第一次了解寧夏:那里氣候干燥、冬季寒冷,如果不注意護膚,手腳會皸裂;那里也有豐饒的物產,枸杞、羊肉、駱駝……這一切都不禁讓她對那個神秘的遠方產生向往。上大學時,她的母親也參加了援疆工作。和父親一同去新疆探望參與援疆工作的母親,讓翁高悅第一次親眼看到祖國西北的遼闊面貌。在援疆宿舍生活的日子里,她目睹了多位援疆干部一心撲在工作上為西部建設貢獻力量,切身感受到支援西部的重要意義。那時起,支援西部的念頭便在她的心中日漸生長,支教寧夏、援助新疆……父母當年服務西部的行為,成為翁高悅職場選擇的參照,她渴望著可以接過父母的接力棒,加入西部建設大潮。 2022年3月,臨近大學畢業時,翁高悅偶然看到了學校發布的一則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招募公告。心中的“西部夢想”召喚著她,促使著她報名參與、投身西部建設。 她還記得,向學院遞交西部計劃的報名表時,學院老師對她勇敢的選擇表示了強烈的肯定和支持,并用自己援寧友人的親身經歷勉勵她,“提到當年援寧的事情,那位同志還會不禁潸然淚下。但在他們那一代人的努力下,西北地區也發展得越來越好了。” 從福州大學畢業后,翁高悅如愿以償地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服務。“我要像父母一樣,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這一次,她不再只是西部大開發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助力者,也是閩寧協作的實踐者。 2023年,她作為西部計劃優秀志愿者代表,參加了寧夏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出征儀式。當時,全寧夏的西部計劃志愿者同步收看了直播。當年赴寧參加西部計劃的福州大學學弟學妹們,不僅記錄下了翁高悅在會上發言的“高光時刻”,還在彈幕上為她送上了許多暖心的留言。翁高悅至今難以忘懷當時心中的那份溫暖與感動。這不僅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福大青年將青春揮灑在西部的土地上,更是因為她深深體會到,即使相隔千里,福大人的心始終緊緊相連。 翁高悅受邀參加2023寧夏西部計劃開營儀式 福州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學妹學弟的暖心留言 從基層新手到服務能手 當“西部夢想”變成現實,翁高悅直言“剛工作時既興奮又忐忑”。在寧夏服務的第一年,翁高悅被安排在中寧縣白馬鄉政府綜合辦公室工作,平時吃住在鄉政府。新環境帶來新挑戰,首先是父親當年提到的干燥氣候,加之時有沙塵,她有段時間經常流鼻血。與此同時,翁高悅不會說也聽不懂中寧方言,這讓她和當地人交流存在障礙。 白馬鄉轄7個行政村,以玉米、蘋果、硒砂瓜等農作物為主要產業,常住人口4000多人,留守老人和孩子占比高。雖然醫療、教育、社保、農業生產、生活服務等政策措施都能在網上查詢,但當地很多老人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遇事還是習慣到鄉政府詢問。翁高悅接待服務過很多這樣的老人。為了消除語言障礙、拉近與群眾的心理距離,她還特意學說了一些中寧方言。她笑著說道:“現在我已經可以說是半個寧夏人了,有時在對話中還會時不時蹦出一些中寧話出來。” 2024年6月,愛心送考活動 服務期第一年,正值新冠疫情防控關鍵階段。每次值班接到群眾來電,她都積極響應,保障村民特別是老人孩子的飲食、用藥等生活物資供應。她與同事分工協作,準確快速回應群眾合理需求,在一次次服務中收獲了群眾的信任和感謝。 第一次提筆撰寫工作稿、第一次上山夜巡、第一次加班到凌晨……翁高悅在寧夏經歷了人生中許多“第一次”。在領導同事的幫助指導下,她能熟練撰寫整理公文、獨立接待辦事群眾、冷靜應對工作突發情況、井然有序組織活動,溝通協調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走訪服務地居民 走訪街邊店鋪,督查商戶落實“一掃三查”政策 從福建到寧夏基層生活,翁高悅并不覺得孤單。下了班,她經常和同期的西部計劃志愿者、中寧當地同事一起,到鄉村田野里親近大自然,去摘蘋果、烤玉米,還學會了打羽毛球、踢毽子。工作有壓力時,她會和父母打電話聊聊,主動調整心態。慢慢地,她感覺自己融入了寧夏,寧夏于她而言,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地方”。 參加2023年植樹節活動 從基層工作者到青少年守護者 工作一年后,翁高悅轉到團中寧縣委服務,從事青少年權益保護等工作。2024年3月至4月,她參與舉辦兩期“紅領巾手拉手,城鄉結對心連心”活動,組織徐套鄉長流水完全小學學生到中寧縣第三小學交流,接著又帶領中寧縣第五小學學生到大戰場鎮西沙梁完全小學開展社會實踐。 ![]() 翁高悅帶領中寧五小學生 在她的帶領下,越來越多長期在縣城生活的孩子,走進田間地頭學習生態環保知識、聽駐村干部講鄉村振興故事、參加消防安全演練;更多的農村孩子,則有機會到縣城學校里參加“石榴花開校園 籽籽同心向黨”主題隊課,踢足球友誼賽、拔河、體驗人工智能等社團活動。 “孩子們一開始比較拘謹,經歷兩三輪互動實踐后,就有說有笑熟絡起來,互相建立起友誼,也在實踐鍛煉中開闊了眼界。”來自不同學校的孩子們在一起游戲、一起歡笑,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夢想,這也讓她真切地感受到,她正在做的是一份意義非凡且富有價值的工作。 關心關注幫扶困境青少年,是翁高悅的重點工作之一。12歲的茜茜(化名)家住中寧縣太陽梁鄉,家中有兩名病人,全靠茜茜父親干農活掙錢。隨著茜茜長大,家中住房環境變得更加局促。在走訪慰問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翁高悅考慮到自己和茜茜年齡差距最小,便主動承擔起溝通職責,向茜茜詳細詢問家中生活困難之處、多次交流居住環境改善想法。最終,團中寧縣委幫助茜茜改造了一間“希望小屋”。 從西部計劃到嶄新征程 回顧作為西部計劃志愿者這兩年的工作經歷,從建設美麗村莊到開展“12355”青春自護,從做好壓砂種植退出工作到實現困境青少年“微心愿”,從創新“稻漁空間”高標準農田建設到拓展各族青少年研學實踐,她見證了“多規合一”村莊規劃下的村居“新顏值”,深刻地體會到了鄉村振興、青少年權益保護等志愿服務工作給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翁高悅在第六屆枸杞產業博覽會上擔任志愿者 翁高悅很珍視在寧夏的基層服務經歷,她說:“我在鄉政府學到了各業務部門同事之間的協同工作方法,在團委學到了集體活動的組織策劃技能。我更加確信,到西部來、到基層來,是正確的選擇。”前不久得知好友初入職場工作受挫,她分享了自己過去兩年學到的工作經驗,鼓勵對方振作精神。“大學生初次就業,應多考慮到基層鍛煉成長。深入基層了解群眾,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從初到白馬鄉的那天起,翁高悅一直努力踐行著西部計劃志愿者“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莊嚴承諾,她將自己的所思、所學都奉獻給了基層工作,將在寧夏的工作經歷,都變成了不可或缺的寶貴經驗。兩年服務期滿,翁高悅回到了家鄉。如今,她正努力充實自己,期望能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繼續發光發熱,為人民群眾服務。 閩寧協作 山海情深 福州大學以翁高悅為代表的 一批又一批青年志愿者 到基層去 到西部去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畫卷中 勾勒出山海協作的鮮亮底色 他們在行動中 踐行福州大學“三種精神” 讓青春之花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綻放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