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明明:櫛風沐雨,逐光前行
2022-01-18 15:58:37? ?來源:福建學生資助 責任編輯:萬鑫怡 我來說兩句 |
d01aab26f253cb0ff71b2968be5f08d9 貧困、洪災、疾病……生活的灰暗并未擊敗男孩,在長出飛向光明的翅膀逐光前行的同時,他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他就是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2018級紡織工程專業學生康明明。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康明明自幼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小學時,爺爺因疾病不能勞作,懂事的他承擔起買菜、做飯等家務。在課余時間,他還兼職掙錢,用自己小小的肩膀為爺爺奶奶分擔生活的重擔。艱苦的家庭條件、艱難的生活逆境并沒有擊敗他,反而讓他更加奮發圖強,堅信“知識改變命運”。高考后,康明明被閩江學院錄取。 洪災后被掩埋的房屋(紅圈為康明明家) 在國家助學貸款和學校助學政策的幫助下,康明明順利入學閩江學院。就在生活剛有起色的時候,人生又接二連三地跟他開起了玩笑。大二時期,他確診為雙眼變異玻璃體混濁,被醫生告知手術治療只能延緩惡化,并不能完全治愈;2021年夏天,康明明的家鄉河南省鞏義市遭受7.17特大暴雨,導致他生活二十多年的家園被山體滑坡淹沒,爺爺奶奶失去住所,只能寄宿親戚家中。在種種的苦難面前,康明明沒有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地投入學習。 在學校,康明明主動擔任院長科研助理,每周開展長達70個小時的實驗,沉浸在科學研究的海洋里。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績:發表了4篇學術論文,授權9件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 除了科研,康明明還申請加入科研創新團隊并積極籌備各類創新創業比賽。作為項目負責人和第二負責人,申請了多項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及校長基金項目。在第十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校賽開賽前夕,他眼疾復發需要接受激光治療,經常性往返醫院和學校。身體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煎熬并未使他放棄,反而在治療之余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備賽,最終獲得省賽二等獎的好成績。比賽結束后,康明明并未停止腳步,他繼續奔波在實驗室,研究新型面料的應用前景,不斷完善創業計劃。在次年的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中,康明明與隊友一路獲得校賽一等獎、省賽特等獎與最佳創意獎,最后沖刺到國賽二等獎。 生活中,康明明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閩院學子的殷切囑托,立志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和各類賽事。康明明繪制的作品《會呼吸的痛》在第十一屆中國高校美術作品年展中獲大學組優秀獎;在閩江學院第一屆詩詞大會中獲得第二名、在閩江學院服裝學院第六屆大學生辯論賽中獲得第一名。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康明明經常用這句話激勵自己。“我相信知識和努力,可以改變命運!” 奉獻社會 感恩隨行 感恩的心,讓青春在奉獻中綻放生命之花。大學期間,康明明連任四年班長,講責任、勇擔當,服務班級、服務同學。盡管眼疾給他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但他仍盡心盡力為同學們服務。康明明的真誠付出與默默奉獻,獲得了老師、同學們的一致肯定和好評,他先后榮獲福州市“優秀學生共青團員”,閩江學院“優秀學生干部”“團委組織之星”等榮譽稱號。他帶領的班集體榮獲服裝學院“2019—2020學年十佳活力團支部評比一等獎”“2019—2020學年十佳主題團日活動評比三等獎”等榮譽。 康明明還熱衷于公益志愿服務,登記在冊的志愿時長達252小時,在2018-2020年期間多次被評為“閩江學院優秀青年志愿者”“閩江學院四星級志愿者”“閩江學院三星級志愿者”。作為逆境中成長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他深知一路走來的不易,學校的資助育人“三行”活動、假期精準家訪、資助政策宣講等公益志愿服務活動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康明明總是用自身不屈不撓的成長故事,激勵那些和他一樣曾為逆境而困惑、為夢想而打拼的同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科研與創業的心路歷程,讓康明明堅定了考研求學的決心。談到畢業規劃與夢想,康明明表示:“為了深愛的紡織工程專業,我要繼續深造,以期未來能在新型紡織材料的研究上有所建樹,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視覺障礙讓康明明目之所及都在陰影之下,但對生活的熱忱、對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的投入讓他撥開了眼前的灰暗,長出飛向光明的翅膀。裒然舉首,馳騁縱橫,康明明將繼續乘風破浪,逐光前行,永不停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