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華貧困生的陽光故事刷屏了
2021-11-26 22:15:30? ?來源:福建學生資助 責任編輯:王曉瑜 我來說兩句 |
“我自己也想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近日,一篇清華貧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網絡流傳,受到廣泛關注。日前,多位清華學生告訴記者,文章直抵人心,深受感動。 “你們知道T35嗎?我很感謝這趟列車,這是唯一一輛從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車。”這位學生來自安徽,為了省錢,2014年從老家坐著硬座一路北上。據他回憶,這趟列車很難買,更多時候是拿著一個小馬扎坐著看書,度過火車上的一宿時間。 文章中提到,他當年入學時獎學金和助學金共計13000余元,扣除學雜費,一年可支配的資金只有6500元。他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開支計劃,每個月只能花400元。同學吃西瓜喝飲料時,他只能默默喝水;在食堂里想辦法用最少的錢吃到最可口的飯菜;無法承擔班級出游花銷,錯過了和同學的合照……這些內容瑣碎而樸實,卻又能直抵人心,令人動容。 “每年要寫兩封信,一封是給發放獎學金的企業,一封是給基金會的。”在獲得資助的同時,這位學生也會定期給那些給予他幫助的企業和組織送上一封手寫信。此后的日子里,他通過兼職有了穩定的收入,也獲得了保研資格…… 從研一開始,他每個學期拿出3200元,資助了4名家鄉希望小學的孩子,為他們提供一學期的生活費、學雜費等。每學期回家時,他也會去看看這些孩子,給他們講述外面的世界。文末,他說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像清華的校友一樣成立基金會,去真正做一些實事。 記者注意到,不少清華校友紛紛轉載該文。“因為窮過,所以更覺幫助的可貴。”一位自稱是清華大學力學博士羅承成的網友表示,寫下這篇文章的學弟至今仍不算富裕,但卻心系那些貧困學子。他認為這種推己及人的情懷、力所能及幫助他人的態度,讓他頗受感觸。 清華大學碩士孫同學告訴記者,之前他也看到過很多類似的清華學子的勵志故事,但這個故事里令人感動的是,學長在生活稍有改善后就能想著去幫助他人,這種情懷難能可貴。他也希望自己能學有所獲,日后用知識回饋社會。 “朋友圈已經刷屏了。”另一位江同學稱,目前大家爭相轉發這篇文章,他看完后深受震撼。文章里沒有賣慘、也沒有訴苦,學長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他的大學生活,讓他看到苦難中的韌勁。 網友說: “在網上看過太多東西 忘了原來人還可以美好 余力時不忘助人 不僅是金錢 還有精神 自勉” 網友說: “完整看完了 他是個很真誠的人 也沒有因為物質條件改變過自己內心 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 我輩楷模 祝愿他能靠自己照亮更多人” 從拿助學金省吃儉用 到研究生期間資助4名貧困生 這大概就是最陽光的故事吧 (綜合:新華每日電訊、極目新聞、共青團中央)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