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與時俱進,線上教學謀質量
2008年,林賢明成為福建農林大學一名思政課老師,從站上課堂,到站穩課堂,再到站好課堂,她付出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她教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課程理論很深,學生理解的難度較大,為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林賢明主動改革,大膽探索,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從多媒體課件應用、線上課程建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等,她都在學校先行先試,并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敖逃呦仁芙逃?,養成終身學習習慣,堅持與時俱進”是她始終秉承的教育理念,“學生們在不斷進步,教師也應該不斷發展自身。”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將知識點拍攝成視頻片段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開展學習,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和學生進行互動,以案例形式與學生共同討論當前熱點問題,拓展延伸知識點,并通過實踐教學和課后作業,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教學。此外,線上課程資源共建共享后,學生可以回到教學資源平臺中反復學習,學習的自主性得到提升?!斑@門課學生反饋課堂很靈活,學生可以提前去學,即使這門課上完了,還可以反復學,考研的學生想要重溫課程內容也只要申請加入到線上課程中,就能免費使用所有的資源,包括習題、案例庫、拓展閱讀等?!绷仲t明亦堅持對混合式教學所開發的模塊內容進行調研。通過APP平臺的個人反饋、問卷調研等途徑,她及時回答學生訴求,充分調研學生需求,及時更新知識點、開發新的模塊?!澳K的開發必須契合學生的需求,按照老師角度制作的課程不一定是學生想要的,不一定是對學生有用的?!痹诔掷m努力下,2017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被評為第一批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課程資源的年更新率達到30%,2020年課程被認定為國家首批線上一流課程,同時認定為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目前已累計有十幾萬人次的選課量。
在課堂上
林賢明提倡課堂教學有溫度,她認為,思政課不能空頭講理論,一定要結合事例講解知識點,用事例打動學生。“優秀的思政課教學是一種以情感人,是一種共鳴。要打動人一定要用真人真故事,要有故事內涵,老師首先需要自己認可,先感動自己,如果我們自己都不信了,如何打動學生?”她會在講完原理的知識點后告訴學生這一原理在生活中如何運用,舉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她喜歡在課后與學生探討聊天,用自身的研究和教材內容相結合解決學生生活或者學業上的困惑,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聆聽學生建議,不斷反思改良。
“我覺得教育是一束光照亮另一束光,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的過程,是一種育人的過程,也是一種傳承。從小到大我遇到了許多好老師,我覺得應該傳承好老師給予我的,開發學生身上的優勢和亮點,照亮學生?!绷仲t明如是表示,“老師應依托自己對學科研究和前沿知識的把握對思政課的廣度和深度進行拓展,打造有溫度的課堂,如果一門課能夠兼具廣度、深度和溫度,這門課學生一定會喜歡?!?/span>
立德樹人明信仰,循循善誘促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對此,林賢明認為,“立德樹人,‘德’字為先。立德即樹立德業,借助思政課課堂育人主渠道,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全面發展為目標,開展德育教育。因此思政課教學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她認為,課堂除了知識傳授,還能夠傳遞教師的情感態度,教育者本身要具有愛國情懷,才能夠實現正向引導,傳遞正能量。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堅定理想信念,這樣學生走上在工作崗位就能發揮作用,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輔導學生
從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學專業畢業后,她圍繞當代大學生的信仰現狀及信仰需求開展系列調研,形成大學生信仰教育問題的系列成果。研究發現,許多大學生的宗教信仰或是受個人生活背景、家庭環境的影響,只有信仰的形式而沒有信仰的實質;或是反復遇到挫折后對自己缺乏信心,抑或精神上空虛迷茫,需要精神上的寄托,這種精神信仰并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這一發現,為她做好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支撐學生走好人生道路,一定要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信仰,而不是相信虛無縹緲的精神寄托。關于大學生的信仰研究啟發她走上了教研相長的道路。2015年,她針對教育部社科司有關于思政課的重點疑難問題《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與宗教信仰的區別》的解答被教育部所選用,并獲教育部教改后期資助,她發現科教融合、教學相長,既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成長,又可以為學生培養提供更新穎的知識。此后,林賢明不僅將科研上的研究轉化為理論知識帶進課堂,還有意識地以課堂上學生的疑問和需求作為科研重心:“我許多研究來自于課堂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困惑,做好相關研究也可以反哺課堂教學,學生也因此受益?!?學生給予她許多研究上的靈感啟發,也是她的快樂所在?!敖逃褪歉冻龊突貓笾g的良性互動,我就是在不斷地探索教學、和學生接觸以及學術研究中成長的?!?/span>
《學記》中有言:“親其師則信其道?!绷己玫膸熒P系對于當前教育形式下高效課堂的構建尤為重要。林賢明對此深有體會:“老師反復受教育,才能跟上時代,減少和學生的代溝;多溝通的同時注意方式方法,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痹谡n后和學生討論知識點時,鼓勵學生從正面反面思考,借助具體事例來分析,促進學生在反復論證中深入思考,加深理解。林賢明對學生的教育非常講究方法?!霸趯W生有錯誤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們這個錯誤我曾經也犯過,我孩子也犯過,或者社會上類似的案例是如何的,給他一個借鑒,學生可以自己認識到問題,得出改正的方法,這也是對學生是非判斷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的培養?!彼浻龅揭晃粚W習態度端正,上課總是坐前排,筆記做得認真的學生,在課間和課后,但卻很少跟老師和同學交流。經側面了解,由于成長環境的原因,這個學生比較內向,也不夠自信,不善于表達。針對這個學生的問題,林賢明在課間和課余時間,主動找學生談心和交流,建立師生間的信任基礎上,在課堂有意識安排她回答問題,并引導其主動思考與分享,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學間的關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承前啟后傳經驗,成己達人育新人
2019年以來,教務處教發中心教學培訓師團隊思政育人小組設計了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坊系列活動,在校級層面開展12場培訓,600多位教師主動參與共創活動,遴選優秀課程思政教學案例,開展系列課程思政教學競賽,帶動全校各類課程的教學設計改革,把育人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學培訓師團隊思政育人培訓小組組長,為更好地指導思政課新進教師、提高新進教師的教學能力,林賢明充分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和教學經驗,既搭建了培訓的框架,又準備了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計劃,培訓內容包括培訓講座、教學咨詢、沙龍、教學競賽、教學工作坊等,既有普適性的培訓,又有針對每位老師的個性化“定制”培訓,幫助新進思政課教師站上講臺,站穩講臺,站好講臺。2019年,林賢明開始致力于“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坊的培訓,承擔“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坊的總策劃,帶領思政育人團隊自主開發“課程思政”主題分享,提升專業課教師利用課程實現育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能力?!拔視Y合專長,與專業課教師分享一些具有思政特色的教學方法,在工作坊中進行教學示范?!绷仲t明協助專業課老師圍繞課程教學知識點,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將其與專業知識融合,以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展現出來等,實現價值引領與專業知識的深度融合,達到課程育人的目標。
指導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的系列培訓,林賢明認為是一種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這一創新讓老師們受益匪淺。通過課程思政,學校搭建了共建共享的教學資源平臺,這一平臺既共享了思政素材庫,又分享了優秀教學案例、特色思政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能力評價體系、評價指標等,老師可以根據需求尋找學習素材,也可以對照指標來做自身的教學反思、教學診斷?!霸谡n程思政培訓過程中,我發揮了專業特長,同時也促進了自身進一步成長。”林賢明認為,課程思政也開拓了自身思政課教學的專業知識點,她的課堂現在多了許多專業知識的案例,“例如在面對農學院和植保學院的學生講授量變和質變的適度原則時,我會吸收專業課教師在講述最佳種植密度和種植間隔等例子,并將專業知識上升到哲學的普遍規律,學生會更易于接受?!薄罢n程思政是專業課要結合思政育人,思政課也要結合專業案例,課程思政不僅僅是專業課老師獲益,思政課教師也能得到提升和成長。”
林賢明認為,思政育人效果是潛移默化的,思政不僅僅是課堂,更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未來自己會在學生信仰、價值觀引領等方向上繼續深耕,也會繼續致力于學校教書育人的“大思政”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