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學院材料科學技術黨支部:“三個一”工作模式促進黨建與中心工作融合發展
2021-07-14 16:28? ?來源:福建工程學院 責任編輯:夏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福建工程學院材料科學技術黨支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立足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建設,緊緊圍繞“七個有力”要求,創新“三個一”黨建工作模式,將黨建與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促進黨建與學院中心工作同頻共振、互促共進。 突出政治建設“一引領” 強化政治引領。支部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談心談話等制度,支部將每月第一周周三定為黨建活動日,立足材料科學專業背景,舉辦以學術沙龍、教學研討座談等形式的主題黨日活動,將黨建與業務工作緊密融合,增強黨日活動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實現黨建與業務工作實現了雙促進、共發展。 支部黨員參加廉政教育 支部黨員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 堅定理想信念。支部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入挖掘學校歷史文化資源,開展校友馬立峰烈士先進事跡宣講、學習廖俊波同志事跡座談會、慰問抗美援朝老戰士等活動,邀請福建省教學名師雷輝教授為支部黨員上黨課,帶領支部黨員重溫革命歷史,引導支部憶黨史、悟初心、感黨恩。 發揮模范作用。支部堅持打造“使命與責任”主題系列品牌活動,以“人人講好身邊先進故事”為抓手,提升黨員的使命感、責任感。設立優秀黨員先鋒崗,總結推廣黨員先進事跡和支部典型案例,在教學上樹立了“嚴以修身傳幫帶,久久為功待學生”的黨員先鋒陳丁桂老師,科研上樹立了“生活傳遞正能量,科研樹立新標桿”的黨員先鋒王衛國老師,育人上樹立了“勤奮敬業做教學,無私奉獻育人才”的黨員先鋒葉曉云老師,并通過校內網網頁、微信等新媒體進行宣傳,引領支部黨員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 深化產教融合“一抓手” 共建促產教融合。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雙一流建設學科”優勢,積極尋求多層次資源,與高新區商務部、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共建共聯,建立政校企三方共建發展模式。通過“1+N黨建引領·促產學研深度融合”交流會的方式將黨建與產學研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支部建設、科研成果轉化、產教融合發展等多個方面實現互惠共贏。目前已簽訂服務高新區企業橫向項目2項,科技特派員2人。 共建促科研轉化。支部黨員常態化深入企業調研考察,開展產教融合,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與福耀玻璃進行玻璃鋼化風柵成型器開發及復合車載玻璃功能化項目合作、與南平鋁業進行高純鋁熔煉技術研究、與廈門鎢業開展碳鋼模具鋼用TiCN金屬陶瓷制備和應用等學術攻堅,攜手重點企業共同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支部黨員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余項,省級基金項目40余項,到校經費近3000萬元;在權威刊物上發表文章80余篇;參與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科技獎一等獎6項。 支部探索校、政、企共建新模式 共建促成果共享。黨支部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充分利用企業資源,通過與學院材科1902團支部開展“黨團共建”,把材料科學與技術專業產教融合的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科學的知識體系和課程教學內容,共同開發了如復合功能化車載玻璃的制備、高純鋁合金熔煉和硬質合金刀具開發等融合大學生科創、教學的案例庫。通過座談交流、課堂講授等方式,加深學生對產業行業發展動態、人才需求的了解,形成科研、教學與市場的良性互動。 支部黨員積極深入企業一線 打造教書育人“一載體” 構建育人體系。支部黨員積極打造“課程思政”新載體,將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在《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論》等課程,注重把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最新科技前沿融入到學生培養方案、教學授課設計中,不斷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職業能力和社會責任。2020年,5個課程思政項目獲得學校立項,總數居學校首位。 增強育人效果。支部黨員教師深入學生宿舍、課堂教學中,形成每月一次下宿舍、每月一次下課堂、每月一次與學生談心談話、每月一次學業指導的“四個一”師生聯系制度,在專業學習、課外學術、創新創業輔導等方面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在支部黨員的影響下,材料科學專業畢業班學生考研升學率由2019年的8.4%上升至2020年的18.7%,支部花能斌同志指導研究生畢業生廖振龍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 提升育人質量。支部黨員發揮科研優勢,以賽育人、以賽促學,打造新型育人模式。積極指導學生參與全國大學生科創項目和全國材料類大學生競賽。指導的學生獲第六屆“互聯網+”全國銅獎、第七屆全國高校大學生金相大賽一等獎以及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無損檢測(超聲)技能大賽的個人一等獎。 指導學生獲第六屆“互聯網+”大賽全國銅獎 學生參與全國高校大學生金相大賽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