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教工黨支部:“三七二一”模式助推黨建工作提質增效
2021-07-14 16:26? ?來源:福建中醫藥大學 責任編輯:夏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2018年12月,福建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教工黨支部獲評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兩年來,康復醫學院教工黨支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開展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緊扣“七個有力”,構建“三七二一”黨建工作模式,著力提升政治定力、支部戰斗力、育人合力以及服務社會貢獻力,把支部建設為引領立德樹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國際交流合作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點亮“三盞燈” 提升政治定力 點亮“近光燈”,確保支部學習不走過場。支部采取“3+1”學習方法,即每周一課、每季一考、每年一評。注重把每周一課融入中心工作,每周由一位支部黨員主講一次黨課,推動教工黨員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教工黨支部開展理論學習 點亮“遠光燈”,確保師德師風建設不停步。出臺《康復醫學院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實施細則》,簽署師德師風承諾書,同時,用好師生廉政監督員隊伍,實施常態化監督并形成第三方評價,確保師德師風建設形成長效機制。 赴6·18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點亮“警示燈”,確保意識形態絕對安全。建好用好“兩微一端”,傳播網絡正能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康友微”刊發疫情防控專欄,奉獻科學抗疫的正能量精神大餐,其間共推送微信92篇,閱讀人數52554,轉載次數3084,其中居家拉伸鍛煉篇推送內容被中國康復醫學會轉發。同時,強化三尺講臺紀律,嚴把教育教學意識形態關,引導教師即做“經師”也為“人師”。 赴中央儲備糧福州直屬庫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落實“七個一” 提升支部戰斗力 建立一份黨建責任清單。支部嚴格按照《新時代高校黨建“雙創”工作重點任務指南(基層黨支部)》,將從嚴治黨責任清單和意識形態責任清單細化到人、量化到崗,形成各盡其責、守土有責的工作局面。 創建一個黨建品牌。支部以標準化建設為牽引,以提升基層組織力為重點,圍繞全國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形成獨具特色的“三七二一”黨建雙創工作新模式,持續提升支部政治定力、戰斗力、育人合力以及服務社會貢獻力,有效破解基層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不力、作用發揮不強、團結引領知識分子能力不足等問題。2019年12月,支部在全國中醫藥院校黨建與思政年會上作典型發言。 支部工作案例在全國中醫藥院校黨建與思政年會上交流 打造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教工黨支部重視做好“雙培養”(即把骨干教師培養成優秀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骨干教師)工作,同時充分發揮“雙帶頭人”作用,以黨支部建設引領學術團隊建設。創建期間,共選送15名支部教師赴境外高校攻讀學位或訪學,支部黨員4人獲行業教學競賽第一名,1人獲教育部“智慧教學”之星。 支部黨員教師赴美國克瑞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培養一批青年教師入黨積極分子。把黨支部建成黨員之家、教師之家,形成有困難找支部、有問題找黨員的常態化機制,提升了支部向心力、凝聚力,近兩年學院青年教師、博士研究生入黨積極性顯著提高。 幫扶一批學業困難學生。建立office hour制度,每位教師黨員每周至少安排半天時間,為學業困難和就業困難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和點對點幫扶。 建立office hour制度 培育一個合作共建基地。與福建省殘聯康復中心黨支部簽署結對共建協議,開展聯創共建系列活動,共同推動黨建、育人和社會服務工作。 與福建省殘聯康復中心簽約共建 建設一批課程思政項目。實施課程思政示范工程,引導教師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教育。2018年以來,獲福建省“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精品項目1項、福建省高校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1項。 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競賽 實施“兩個好” 提升育人合力 構筑一線好課堂,種好“責任田”。推進“黨支部書記示范、教學督導組督導、教學名師指導、黨員教師引領”四向聯動,以“把握課程價值目標、挖掘課程思政資源、設計課程實施方案”為抓手,通過開展教學工作坊、課程思政說課研討活動,讓課堂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渠道,全方位構建大思政育人模式,引導學生將中國夢、健康夢、康復夢融入青年夢。 舉辦教師教學技能工作坊 挖掘育人好導師,共畫“同心圓”。堅持以創新創業教育為突破口,充分發揮教工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采取“1+N”模式,即1位黨員教師帶領數位學生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打造創新創業突擊隊。2018年以來,學生獲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等國家級獎項26項。 獲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 圍繞一個融合 提升服務社會貢獻力 支部將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一流黨建助推一流學科發展,以一流成果彰顯一流黨建效能。持續強化“對內聚合”,實施“一引領三關心”工程,即突出政治引領,關心教師思想困惑、關心教師事業發展、關心教師生活困難。創建期間,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新增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9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康復治療學、康復物理治療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入選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省級一流課程2門、省級康復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 康復學科團隊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同時,堅持“向外發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社會服務功能。2018年以來,開展基層義診、社區宣教等社會服務活動16場,參與人數200余人次,服務群眾1500余人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康復科研團隊參與制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西醫結合康復指南》,并由中國康復醫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聯合發布;同時,加緊科研攻關,為輕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編制中醫康復導引術“太極健肺養心功”,幫助患者增加胸廓活動度,促進改善心肺功能,在武漢光谷方艙醫院成功推廣運用。 “康復夢 健康夢”康復成果展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