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挺文:多維度育人育心 造就“三農”新人才
2019-09-14 17:10:09? ?來源:海峽教育報 責任編輯:趙海霞 我來說兩句 |
“多維度”育人育心 造就“三農”新人才 ——訪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嚴挺文 福州市南郊相思嶺下的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學校始終堅持“資助與育人相結合”的工作理念,全面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在積極貫徹執行國家政策的基礎上,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多舉措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從解決貧困生的實際問題出發,逐步建立起較完善的包括“獎、貸、助、勤、補、減”和“綠色通道”在內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2018-2019學年,全校受助學生達到6000多人次,共計發放資助資金800多萬元,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莊嚴承諾。 “學校是省內唯一一所農類高職院校,堅持‘特色辦學’定位,打造4個農類核心專業群和2個非農類專業群,為社會輸送了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日前,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嚴挺文向記者介紹。 基于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學生大部分來自省內外農村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較多。資助育人就是全方位地解決這些學生的思想、生活、未來發展問題,“多維度”地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各項工作,培養造就“三農”新人才,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第一維度 突出精準扶貧,落實落細資助政策 “每年9月迎新工作會議上,我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就對新生‘綠色通道’工作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2018年共有71名學生通過該通道順利辦理入學手續,確保不會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報到入學。”嚴副校長介紹,學生資助工作政策性強、項目多、學生受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為了更好地把學生資助工作抓實抓細抓好,學校從規范管理制度、資助程序、資金管理、信息管理、管理隊伍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學生資助規范化管理水平,實現了學生資助工作的信息化、規范化和精細化,保證了資助工作精準到位。 2018年,校學生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修訂了《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關于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和建檔工作實施辦法》《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辦法(試行)》,出臺了《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臨時困難補助實施辦法》《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關于做好2018年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補助金發放工作的通知》等,實現資助管理制度、資金管理規范化;利用宣傳欄、微信、福建助學APP等途徑,實現資助管理信息化;將申請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等辦理流程寫入《學生手冊》并發放給每一個班級,實現資助流程程序化。 如何進一步保證資助政策落實落細,精準到位?嚴副校長說,學校每年兩次開展“1+X”學生資助工作專項督查,通過聽取資助工作匯報、查閱資助工作材料、個別學生訪談、財務配合對賬等方式,對二級學院各項學生資助政策落實、工作檔案、臺賬建立、勤工助學崗位設置、以及學生應征入伍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及學費資助、生源地助學貸款等政策落實情況等進行了重點檢查,并提出問題和整改建議,確保資助資金發放及時,精準到位。 2018-2019學年,學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對1000多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了精準認定,其中900多人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占在校生數的15%左右;300多人認定為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占5%左右。學校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建檔立卡學生動態檔案,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動態管理,隨時注意數據的更新,實現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精準認定。一學年來,學校發放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共計424.8萬元。 第二維度 突出資助時效,創新資助渠道 作為“農業”特色學校,學生處根據自身實際特點,今年學校對就讀畜牧獸醫、園藝技術2個艱苦專業學生每人補助3000元;對來自西藏、云南、貴州等偏遠省區家境困難學生,給予每人平均1000元的交通費補助;另落實特困生伙食費補貼全覆蓋政策,給予每人每學年2000元的伙食補助;同時,學校還分別增設各個金額等級的臨時困難補助以及協作省份學生每學年6000元困難補助,解決其上學學費困難問題,體現人文關懷。 “也因為學校的‘農業’特色,我們要求培養出來的學生,具備吃苦耐勞、勤學苦練的精神,在各個專業領域擁有一技之長。”嚴副校長說,“學校對勤工助學工作非常支持,在校內外不斷拓寬渠道,提供更多的學生勤工助學崗位,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勤工助學途徑獲得資助,并提升社會實踐能力。”2018-2019學年,學校共安排勤工助學崗位近400人次。結合專業特色,學校專設了特色崗位,比如動物科學學院養護與訓導專業學生結合專業知識,在學校寵物文化小鎮的寵物繁殖飼養管理崗兼職寵物繁殖,飼養和寵物賓館的管理工作,在配合學院工作的同時,又能鍛煉專業技能,實現工學結合。學校還有一支“校園110”,由學生參與校園安防工作,大大減輕校園安全工作壓力,為創設平安校園、改善校園周邊環境做出一定貢獻。 學校還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上級資助中心舉辦的各類比賽:2018年榮獲首屆大學生資助政策暨金融知識競賽組織獎, 2019年榮獲福建省征信宣傳創意作品競賽組織獎,多名學生在兩項賽事中分獲多項獎項。 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進行精準幫扶。一是優先提供就業指導、優先推薦就業崗位、優先扶持自主創業;二是優先推薦參加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就業或創業;三是吸納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與“85度C訂單班”“畜牧創業班”。2018-2019學年發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求職補貼,每人2000元,幫助他們充分就業,自主創業。 第三維度 突出感恩教育,實現資助育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有尊嚴地獲得勞動報酬,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嚴副校長說。學校堅持育人導向,打造“多維度”育人育心體系,在資助工作全過程中注意“敏感度”,充分尊重和保護受助學生隱私,把握關鍵時節,及時溫暖學生,在心理幫扶方面體現“舒適度”,在交心互動中強化自立自強意識。 學校加強誠信感恩教育,在校園內長期設立多個“誠信小屋”無人售貨點,在方便師生購物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的誠信意識,促進誠信教育的發展,讓誠信深入人心,成為大學生的立身之本。 “要讓經濟困難家庭徹底擺脫貧困,就是要創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培養出新型的‘三農’人才,服務‘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從個人致富,帶動家庭致富,甚至于帶動一方致富脫貧。” 在嚴副校長印象中,2017年動物科學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學生蔡華麟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福建邵武人,家庭經濟并不富裕,在學校是靠助學金支持完成學業。在大學三年里,他利用課余時間在豬、牛、羊場見習,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畢業后參加了福建省“三支一扶”計劃,同時創辦了邵武市德順家庭農場。資金有限的他,由于參加三支一扶計劃的同時不能享受大學生返鄉創業的一些優惠政策,還向當地信用社貸款5萬元。現今蔡華麟的農場有水果種植、魚塘及生態家禽養殖,年收入20余萬元。目前,農場正在申報市級示范農場。 2013年畢業于生物技術學院觀光農業的學生楊衛也是一個創業典型。雖然家境貧困,但在校期間,他品學兼優,除了擔任校學生會主席之外,還多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憑借著在學校大學生相思嶺創業園從事多個崗位奠定的基礎,他在2016年底返鄉創業,與4位同學一起成立了連城縣閩西農社。目前,閩西農社主體經營三個種植基地和一個采摘園,組織采購供應聯合社成員所需生產資料和物料,開展農副產品銷售和服務,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提供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咨詢服務。楊衛還獲得了龍巖市創業致富帶頭人的稱號。 “今年我們學校剛剛成立了校友會,校友會副理事長、2013年畢業的優秀校友楊水清,是成功的創業者,也是懂得感恩、回饋國家、社會的典型代表。她是龍巖人,家境貧賽,父親早逝。上學期間,家里又突遭困難,差點輟學。是學校及時伸出援手,讓她安心繼續學業。”嚴副校長深有感慨,畢業后楊水清到廈門去闖蕩,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取得成功。2017年她成立了米奧國際慈善基金會,捐建了阿壩水清希望小學,開始投身慈善公益事業,變身慈善使者。同時她沒有忘記回報母校,為母校獻一份力。今年5月,她回校進行勵志演講,感動校園,讓更多學子深深受益。 “像蔡華麟、楊衛、楊水清這樣通過資助政策的培育而改變自己命運的學生,在我們學校還有很多。他們激勵著一批又一批學子,身處逆境永不言棄。”嚴副校長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