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多樣化學生資助實現“三個全覆蓋”
2019-09-02 19:29:16? ?來源:中國教育報 責任編輯:趙海霞 我來說兩句 |
海峽教育報訊? 8月30日,《中國教育報》8版刊發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李迅署名文章《多樣化學生資助實現“三個全覆蓋”》。文章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省學生資助工作快步發展,建立起了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學生資助體系,學生資助項目達29項,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從制度層面保證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多樣化學生資助實現“三個全覆蓋” ■ 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 李迅 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省學生資助工作快步發展,建立起了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學生資助體系,學生資助項目達29項,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從制度層面保證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2012年至2018年,全省累計資助各類學生837.42萬人次(不含義務教育普惠性資助人數),財政性資助資金達146.12億元,有效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學生資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健全資助制度,加強人文關懷 一是前置助學貸款流程。將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資格審核工作前置至高中或中職畢業前的上年9月至當年4月,不影響學生備戰高考。對在高中階段已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開通“助學貸款”直通車,由銀行直接受理貸款申請,不用再重新申請和認定。 二是向前延伸“綠色通道”。福建在認真落實新生入學“綠色通道”制度的基礎上,各高校根據所掌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情況,廣泛開展“家校關懷萬里行”活動,將困難補助送到特別需要的學生家中。 三是實施畢業生就業補助政策。從2018年秋季學期起,福建建立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補助金制度,對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應屆畢業生給予一次性2000元的就業補助。 二、“信息多跑路,學生少跑腿” 一是對建檔立卡等學生實施信息比對認定,主動資助。為了對脫貧攻堅對象學生實施精準資助,福建搭建了與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信息共享的建檔立卡等學生識別比對信息系統,將全省建檔立卡、低保、殘疾等人口信息與在校學生學籍信息進行比對,實現精準識別、主動資助。 二是對其他貧困學生實施量化評估認定,精準資助。為解決資助對象精準認定問題,福建研究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量化指標體系”,同時推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認定線上服務平臺“福建助學”APP。學生通過手機注冊申請國家助學金,系統將依據學生填報的有效信息自動測評出貧困度分值,學校根據其所達到的貧困等級決定是否給予資助和資助的等級。該系統有效解決了取消貧困證明后帶來的資助資格精準認定問題,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學生少跑腿”的便民服務目標。 三是引入競爭機制,提高生源地助學貸款服務水平。福建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由國家開發銀行、福建省農信社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共同承辦,形成了良性競爭格局,為申貸的學生和家長帶來了極大便利。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福建省農信社推出手機APP、電腦客戶端和微信小程序,在線受理助學貸款申請。學生可以通過下載手機APP或電腦客戶端,足不出戶在線辦理申貸手續。國家開發銀行實行了電子合同簽署制度,使貸款流程更加便捷。 三、踐行資助使命,努力促進受助學生成長成才 一是活動先行,深入開展勵志、誠信、感恩和社會責任感教育。堅持每年舉辦一次大型資助主題宣傳活動,把政策宣導同勵志、誠信、感恩和社會責任感教育融為一體。2017年起,在全省高校每年組織開展資助育人“三行活動”,即“資助政策鄉村行”“家校關懷萬里行”和“金融知識校園行”。全省各高校累計派出1500余支小分隊5000多名學生志愿者,走訪16000余戶農村家庭,宣傳國家資助政策,開展助學幫扶活動。“三行活動”既錘煉和提高了高校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格、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又將資助政策送到了田間地頭,取得宣傳和育人雙豐收。 二是與時俱進,占領資助宣教工作新高地。為了增強資助宣傳和育人效果,福建積極探索融媒體在資助宣教工作中的作用。與福建報業集團旗下的海峽教育報合作,打造“一刊”“一號”“一網”的融媒體宣教平臺。“一刊”即在全國獨家創辦資助報刊《海峽教育報·資助專刊》,以每年20期,每期1萬份的規模持續發行。“一號”即推出“福建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以每周2到3期的密度持續編發。“一網”即辦好“福建學生資助網”。融媒體宣教平臺為傳播資助聲音,講好資助故事,弘揚資助正能量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