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政策鄉村行 助夢學子暖人心
2019-08-27 22:09:15? ?來源:福建學生資助 責任編輯:趙海霞 我來說兩句 |
海峽教育報訊? 日前,我們向廣大參與本次“三行”活動的學生資助政策宣傳員們開放了投稿平臺,希望大家能夠根據國家資助政策宣傳對象走訪實錄,對本次宣講活動走訪片段進行特寫,體現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同時,對活動開展的重要意義能夠有更深層次的體會和認識。 本期我們來看看資助宣傳員們的走訪心聲吧! 閩南師范大學盧煒同學: 能參與本次 “資助政策鄉村行”活動,成為一名學生資助政策宣傳大使,我倍感榮幸。活動期間,我和家人一起前往鄉鎮的建檔立卡的家庭去走訪,宣傳國家資助政策。讓大家明白孩子的學費、生活費不再是頭疼的事情。 走訪中,我和受訪家庭的孩子們圍繞學習和生活進行了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學習經驗與心得,以及上了大學的所見所聞所感,希望能夠激勵他們好好學習,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 通過這次走訪,我深刻的理解資助中心的工作人員、村里、鎮里、區里的工作人員平時走訪的艱辛與困難,一家一戶的尋找,一家一戶的耐心講解,有時還會遇到不理解的家庭甚至誤解的家庭,這些都是要付出一定的辛勞。 我將在大學期間更加努力學習,為今后的生活工作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并心懷感恩,希望今后能夠繼續幫助下一代的學子,將愛心傳遞下去!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陳熒熒同學: 炎炎夏日,“資助政策鄉村行”活動開始了,我與來自不同地區學校的九位同學組成了一個“資助政策鄉村行”學生宣傳員小分隊,為建檔立卡家庭分發資助宣傳材料,詳細講解國家的各項資助政策,讓國家資助政策走進千家萬戶。 在走訪過程中,盡管天氣炎熱,資助中心的老師們帶領著我們學生資助政策宣傳員,走進一戶又一戶的貧困家庭。我們都詳細介紹了國家資助政策,以及生源地信用貸款的申請條件、審貸流程和學校資助工作開展情況,并就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與家長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走訪和宣講的過程中,賴店鎮羅峰村有一戶人家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一家四口人,爸爸媽媽和姐姐都是聾啞人,障礙程度都是一級,家中只有一個妹妹可以跟我們正常交流。還有一戶人家,有一個六歲的小朋友,父母離異,家中只有奶奶在帶她,沒有收入,僅靠著父親微薄的工資生活。小朋友特別懂事,他在我們宣傳后告訴我們:他會認認真真讀書,以后要像我們一樣。這句話在我們內心激起了陣陣波瀾,讓我們在接下去的宣傳更加有動力。 在這次活動中,我受益良多,每一次的宣傳,每一戶的交流,都給自己深深的觸動。“資助政策鄉村行”活動充實了我的暑期生活,豐富了我內心,讓我感受到國家對經濟困難家庭孩子的就讀幫助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勵和心靈的慰藉。相信所有困難都是暫時的,在國家政策幫扶和學校大力幫助下,必定會順利度過難關,孩子光明的未來不應被貧窮所禁錮,國家資助政策會讓每個孩子共享夢想成真的機會。在宣傳資助政策的路上,我永不止步! 龍巖學院葉少南同學: 資助政策鄉村行活動暫告一個段落,當初得知活動的舉行,我毫不猶豫的報名參加。宣傳國家資助政策,讓更多的家庭不會因為經濟困難讓孩子輟學失學。 活動中,我們來到了龍海市九湖鎮大梅溪村,我們事先聯系了吳同學的父親,當時入戶時吳同學本人及其母親在家,吳父在工地上班。他們家是農村自建磚瓦房,沒有裝修,母子二人得知我們的來意后熱情招待我們上二樓,由于磚瓦房的結構,家中酷熱難消,可是吳母十分熱情,把家中僅有的兩臺電風扇拿來給我們吹,這讓我備受感動。 吳同學本人今年剛要上大學,我們介紹資助政策過程中,他認真細致,且很有禮貌。在我們即將離開時,吳同學的父親也趕了回來,我觀察到吳父額頭上沁出的許多汗珠,我心想他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兒子家人吧,縱使出門在外干活,也會馬不停蹄的趕回家中。 我衷心的祝福每一位家中經濟困難的學子都可以在黨和國家資助政策的幫助和關懷下順利完成學業,也希望他們積極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志愿活動,用切實的行動奉獻社會,傳播正能量!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游澤清同學: 放假后回到家鄉平和縣,帶著介紹信和證書到縣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報道,中心的工作人員熱情的接待了我。在活動啟動儀式和培訓會后,我帶著宣傳資料前往本鄉鎮的經濟困難的家庭進行資助政策宣講與解讀。 通過對受訪家庭的走訪,我深切感受到貧困家庭的生活壓力,感受到貧窮生活條件之下的艱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只希望此次宣傳活動能幫助貧困家庭更進一步了解國家資助政策,讓他們不再為學費而憂愁。 武夷學院陳維靈同學: 在這次走訪中,我們繞過崎嶇的山路來到了平海鎮溪邊村前黃的一戶家庭,老人正在煮午飯,我們將帶去的一些慰問禮品遞送給老人,并介紹了相關的學生資助政策,免去他們對自己孫兒學費的擔憂。 在這次走訪過程中,盡管我們這些宣傳員能做的都是一些微薄之事,但是我們會盡全力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希望我們的國家發展的越來越好,所有人都可以享受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豐碩果實。作為青年一代的我們應該砥礪前行,為社會做出自己的一點兒微薄貢獻,傳播正能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